番茄果实上出现了大量的泡泡,并且在中间还有针尖大小的黑点。这是番茄溃疡病,属于细菌性病害,高温情况下发病较重。病斑似鸟的眼睛,后期果肉腐烂,并使种子带菌,有的幼果皱缩停长。并且番茄幼苗至结果期均可发生溃疡病。幼苗染病始于叶缘,由外向内逐渐萎蔫,有的病苗在胚轴或叶柄处产生溃疡状凹陷条斑,致病株矮化或枯死。茎秆受害时,往往会导致茎秆变空变褐色,下陷或沿着茎或果柄、叶柄处开裂,造成植株枯死。果实染病,果面上形成圆形的病斑,呈白色,多隆起,单个病斑较多,大小基本均匀一致,中间有一褐色小点,病斑不可去除,严重影响果实的品质。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严防病区的种子、种苗或病果传播病害。
(2)引进商品种子在播前要做好种子消毒处理,可用55℃温汤浸种25分钟后移入冷水中冷却,捞出晾干后催芽播种。[3]
(3)选用新苗床育苗,如用旧苗床,需每平方米苗床用40%甲醛30毫升喷洒,盖膜4~5天后揭膜,晾15天后播种。
(4)清洁田园与轮作:发病初期及时整枝打杈,摘除病叶、老叶,收获后清洁田园,清除病残体,并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与非茄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以减少田间病菌数量。[3]
(5)土壤消毒:每亩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200-300克,在移栽前2-3天或者盖地膜前地面喷雾消毒,每亩用水量120-200斤水,对病害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6)生物方法:对严重病株及病株周围2—3米内区域植株进行小区域灌根,连灌2次,两次间隔1天。
病菌由茎部侵入,从韧皮部向髓部扩展。初期,下部凋萎或纵卷缩。似缺水状,一侧或部分小叶凋萎,茎内部变褐色,病斑向上下扩展,长度可达一至数节,后期产生长短不一的穿腔,最后下陷或开裂,茎略变粗,生出许多不定根。在多雨水或湿度大时,从病茎或叶柄病部溢出菌脓,菌脓附在病部上面,形成白色污状物,后茎内变褐色而中穿,全株枯死,枯死株上部的顶叶呈青枯状。果柄受害多由茎部病菌扩展而致其韧皮部及髓部呈现褐色腐烂,可一直延伸到时果内,致幼果滞育,皱缩,畸形,使种子不正常和带菌。
取“喷雾+涂抹”的综合防治方案,具体为:
1. 涂抹:细截100ml+10%苯醚甲环唑10g+2%春雷霉素30ml,兑水10斤,对病部进行涂抹,2—3天1次,连凃2次。
2. 喷雾:细截50-100ml+ +大蒜油15ml+10%苯醚甲环唑10g+2%春雷霉素30ml,兑水15公斤,3-5天1次,连喷2-3次。
多从植株下部叶片的叶缘开始,病叶发生向上纵卷,并上下部向上逐渐萎蔫下垂,好似缺水,病叶边缘及叶脉间变黄,叶片变褐色枯死。有的幼苗在下胚轴或叶柄处产生溃疡状凹陷条斑,致病苗株体矮化或枯死。
防治措施:
1、做好种子的消毒工作。
2、加强棚室管理,实行轮作,实行与非茄科蔬菜三年以上的轮作。
3、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的施用量。
4、及时除草,避免带露水操作。发现病株后及时拔除。适时通风透光,有利于西红柿生长,提高抗病性。
5、溃疡病发病初期,可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液喷雾或使用细菌诺600倍进行喷施,可有效防止其为害。还可选用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加农用联霉素可湿性粉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