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手机辐射,网上有各种耸人听闻的新闻标题,虽不知真假,也不免人心惶惶。但是手机辐射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中国科普博览采访了中国通信学会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的专家,回答如下:
要说手机辐射,我们首先得知道辐射是什么——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温度零度以上,都以电磁波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辐射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大到太阳,小到手机,可以说想要完全远离辐射的可能性为零。
说到这里,我们就要对辐射加以区分——既然辐射无处不在,那我们还能安然无恙,一是人类福大命大,没那么脆弱,二来辐射本身有多种类型,大部分辐射也没有那么可怕。
辐射可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像原子弹、日本核泄漏、切尔诺贝利产生的辐射,就叫做电离辐射,一般称为射线,比如:阿尔法射线、贝塔射线、X光-伦琴射线等,也就是人们平时谈之色变的真凶。它会破坏生物体的细胞结构,是诱发癌症的原因之一。
相对于令人恐慌的电离辐射,日常生活中的电风扇、手机、电磁炉等电器,以及通信基站所产生的的电磁辐射,属于非电离辐射的范围。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电磁辐射对生物体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热效应,人体70%以上的水分子,受到电磁辐射后相互摩擦,引起机体升温,从而影响体内器官周围的温度。
第二是非热效应,电磁辐射会打乱和干扰人体器官和组织中存在的微弱电磁场,如被X射线过多照射后,虽然身体不会发热但会影响身体健康。
第三是累计效应,即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久而久之产生的累积性的影响。
众所周知,手机已经成为了很多人身体上的一部分,大部分人是手机片刻也不能离身的,对手机形成了依赖,离开手机就觉得六神无主,不知道做什么。况且,手机的功能远远不止于通话这么简单,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虽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却让我们养成了对手机的过分依赖。
手机是一种电磁产品,它本身是有辐射的,只不过是以一种人眼无法察觉的细微方式传播影响着我们。当然,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但随着时间长度的加长,我们身体各种性能情况多少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手机辐射大小,主要取决于其天线、外观设计等因素,在实际使用中,手机辐射的大小还和手机与基站之间的距离、使用者周围的地理环境、基站的设置情况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讲,手机离基站越近,辐射就会越小,反之就越大。同时也要清楚,正规厂家生产的,质量较好的手机,它的辐射量相对就小些。不要轻易的使用山寨机,他们为了追求通话效果、加大手机的发射功率,从而产生较大辐射。
手机辐射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功能、免疫系统功能、循环系统功能和生命发育功能等产生影响。喜欢把手机挂在胸前的女生,内分泌容易受到影响,导致心律不齐、月经失调等;喜欢把手机放到裤兜的男性,除会引发一些疾病外,还会导致精子活跃度减少多达30%。因此,睡觉的时候最好关机,因为手机有辐射,无论放在床的哪边都有辐射,晚上一定要开机的话,如果说辐射最小的地方应该是脚后跟了。手机别放枕头边,但距离为多少,还没有权威的数据,大多数人以1.5米为宜。
手机辐射是绝对存在的,只不过是以一种人眼无法察觉细微方式传播影响着我们。当然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但随着时间长度的加长,我们身体各种性能情况多少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所以我们应该来了解一下手机辐射。
手机辐射大小,主要取决于其天线、外观设计等因素,在实际使用中,手机辐射的大小还和手机与基站之间的距离、使用者周围的地理环境、基站的设置情况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讲,手机离基站越近,辐射就会越小,反之就越大。
目前我国规定,手机终端的峰值功率必须满足国家标准,这个功率是在安全范围内的,但也不排除一些山寨机为了追求通话效果、加大手机的发射功率,从而产生较大辐射的情况。
美国研究人员称手机辐射能改变人类基因,尽管这个报告还不能证明手机辐射能破坏DNA,但部分实验表明这些辐射可以导致人体血液细胞的基因改变;一名英国专家也曾提出警告,手机可能会释出有毒的水银气体,对脑部造成损害。 辐射专家认为,手机辐射在刚接入或发射的几秒内最大,这时应距离身体最少10厘米远,离得越远越好,转入正常通话后,辐射量会衰减一半。
另外,男士习惯把手机装在上衣左边的口袋里,紧贴着心脏,同样也会对心脏有影响。对于戴心脏起搏器的人,电磁辐射还会干扰起搏器的工作。专家提醒手机使用者,虽然目前还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手机辐射对心脏有多大的影响,但手机使用者应该给予重视,手机开启的瞬间,最好远离身体,手机不要挂在胸前或者装在上衣左边的口袋里。
我们上课的时候老师专门和我们说过要1米多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