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我妈有一段时间吃完饭后告诉我不敢吃太饱,吃太饱觉得撑得上不来气,被我逼着去心内科住院做了个造影,然后发现右冠狭窄,下了枚支架。后来和同屋的一个患者聊天,发现她之前也有同样的症状,却没有早来就诊,这次因为急性心梗住院差点猝死,算是捡回一条命。我妈终于感觉到了我学医的作用。
2、老婆怀孕的时候产检从来没排过队,倒不是因为插队,而是因为每次我上班时挂好号,跟产科门诊叫号的护士打好招呼,快到我老婆时告诉我,我再让她从家过来(家离单位开车10分钟),如果要留血留尿,都是我早上在家给她留好带到医院,送到检验科。出了结果没有问题我自己看,自己粘在产科就诊记录上就行了。
3、自从可以下处方后,家里人吃的降压药,降脂药之类的就都是我上班时自己给他们挂号自己开了,每半年给他们约好检查,比体检有针对性,我自己可以根据结果调整治疗。4、微信里有各种同学群,遇到不是很明白的问题可以在群里发一下,基本都是可靠的建议。5、知道什么药便宜,便宜的药一般去药店买,不用在医院排队缴费取药,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到了药店不用去费力分辨药师的推荐,买药就和打酱油差不多。
等你开始读书了就会发现,那些有事没事就找你看病也不管你懂不懂有没有门路有没有资源的就是这些当初怂恿你说家里有医生看病会很方便的人。各路“熟人”总是在某天冷不丁给你丢来一张化验单一个影像学报告,让你看看医生有没有开错药;要不就是他自己或者他的亲戚朋友哪里不舒服了,死撑着不信大夫不去医院非要给你微信QQ发一大段语音要你下诊断;需要做手术的就会让你联系该专业的大拿,也不管能不能挂上号有没有床位;抽个血做个B超/心电图/CT/磁共振还打个电话问你认不认识人给不给先做了,好早点完事儿好去吃饭接小孩。
看病当然会方便了。但这是指去找医生分析和处理疾病,咨询诊断、治疗方案的利弊,医生自己不能处理,一般就让他推荐医院或者医生。这可以避免像无头苍蝇一样在门诊乱撞,有效提高就医效率。这其实就是家庭医生的职能。中国目前家庭医生制度没有建立起来,医生可以为亲人或者熟人提供家庭医生的服务,算是弥补医疗制度的不足。必要时还可以推荐医生甚至联系转诊,同时也是表示自己对同行医生的专业水平认可。这种情况在医生之间很普遍,既是互相帮忙,也是互相给面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