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是指视网膜分辨影像的能力。视力的好坏由视网膜分辨影像能力的大小来判定,然而当眼的屈光介质(如角膜、晶体、玻璃体等)变得混浊或存在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散光等)时,即使视网膜功能良好的眼视力仍会下降。眼的屈光介质混浊,可以使用手术来治疗,而屈光不正则需要用透镜来加以矫正。视力是指分辨细小的或遥远的物体及细微部分的能力,眼识别远方物体或目标的能力称为远视力,识别近处细小对象或目标的能力称为近视力。在健康检查时,主要是检查远视力。在一定条件下,眼睛能分辨的物体越小,视觉的敏锐度越大,视力的基本特征在于辨别两点之间距离的大小。视力可分为静视力、动态视力和夜间视力。静视力是指人和观察对象都处于静止状态下检测的视力,动态视力是指眼睛在观察移动目标时,捕获影像、分解、感知移动目标影像的能力。在高速环境下行车,人体的生理状态也会有所改变,具体体现在:眼睛的动态视力降低。
近视率越来越高,虽说近视没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但是来视光中心配镜的孩子,如果父母是高度近视,孩子很大几率是近视,而且度数不低。平均视力下降倒是不清楚,但是屈光不正的发展和相关的疾病(电子产品的普及)会越来越多。这是因为人类眼睛进化至今一直没有遇到现代社会中如此高的对近距离精细观察的需求。即使不用手机电视电脑,正常看书写字也是会有大半人近视的。小学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为43.5%,尤其是10-12岁年龄段,视力低下率从56.3%增至64.8%,增幅为15.1%。初中生视力不良率为71.89%,分别比1999年提高30.15%和34.45%。1999年的一项统计显示,全国小学生近视率为13.35%,初中生近视率为37.44%。而高中则达到81.89%,大学更是升至90.29%。在调查中,城市学生73.2%的视力低下检出率明显高于60.8%的乡村学生。
初三的时候体检双眼视力5.3,高中手机和电脑用的都挺多的,现在也学的是计算机,最近体检的时候双眼视力只有4.8了,自己也感觉到视力对比初中是下降很多了,以前能看很远的字,很远的公交车号码都看不到了。
科技与电子产品发展极速的今天,人们的平均视力是在下降吗,如果有医学专业的体检数据干货最好。因为晶状体随年龄增长会老化,弹性下降。 所以无论如何,习惯看近处物品的人,越老越看不清远处物品。习惯看远处物品的人,越老越看不清近处物品。 人体任何机能都是越老越退化的——或者更准确滴说,是趋于稳定、固定。 不过据我观察,我的同学,绝大多数都天生近视眼(不是生下来就近视,而是到了一定年龄,自动就开始近视),尤其很多小时候根本不怎么看电视也没什么书看,甚至根本不怎么用眼的乡村同学,近视眼比例特别高——也许。因为眼睛及视力神经是能耗非常高的系统,在演化过程中是必然趋向较低能耗水平的。地穴动物的视力都退化了,因为地下光照水平太差;那光照水平越来越强能不能导致人类视力退化呢?其实可以,这是一个道理嘛,对视力的需求降低视力水平自然就会慢慢退化。我们的祖先得有2.0以上的视力才能发现猎物,可是现代人只需要1.0的视力就能看书,近视一点也不影响看电脑手机,在可见的未来各种视觉辅助系统开发出来,对视力的要求只会更低(索尼VR都有近视适应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