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雪节气注意起居和运动
大雪节气,要注意保持情绪的稳定、平和,起居和运动有规律。冬季日短夜长,要注意早卧迟起,不要熬夜,不要过早起床晨炼,“必待日光”。
2、大雪节气要注意防寒保暖
大雪节气,我们应注意风邪和寒邪的侵入,尤其是头部和脚部。这是因为,一些疾病的发生,与不注意保暖有很大关系。中医认为,人体的头、胸、脚这三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袭。
中医理论认为,头是“诸阳之会”。不戴帽的人,环境气温为15℃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30%;若气温在4℃,从头部散失总热量占60%。天气寒冷,会使血管收缩,人会出现头痛头晕的症状。
1。忌穿衣过多: 如果衣服穿得过多、过厚,会使皮肤血管扩张,流向皮肤的血液增多,从而增加散热作用,这样反而降低了机体对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容易生病。
2。忌舔唇: 有的人为了滋润嘴唇,常常喜欢用舌头去舔干裂的嘴唇,结果越舔越干,越舔越裂。这是因为唾液是用来滋润口腔和消化食物的,里面含有淀粉酶等物质,舔在唇上就好像唇上抹了一层糨糊一样,风一吹,水蒸发了,淀粉酶粘在唇上,使之更加干燥,甚至会造成干裂流血,引起感染化脓。
3。忌穿太紧太小的鞋: 如果鞋子太小,会把脚勒得紧紧的,鞋与脚的空隙过小,使鞋中静止空气储量成倍下降。空气具有极好的隔热保暖作用,其保温性能比羊毛高2倍,比棉花高3倍。因此穿鞋应大小适宜,才能有较好的保暖效果。
4。忌熬夜: 中医养生特别强调作息有律、起居有常。养生非常重视形体和精神的调养,认为“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良好的睡眠能补充能量、恢复精力,有“养阴培元”之效。为了适应“冬藏”,此时应适当增加睡眠时间。提倡早睡,适当多睡,以达到养精蓄锐的目的。
5。忌总宅家: 要注重锻炼身体,如进行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以便养筋健骨、舒筋活络、畅通血脉、增强自身抵抗力。出练前一定要选择好天气,并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如慢跑、擦面、浴鼻、叩齿、转腰、揉肾等健肾活动。
6。忌常带口罩: 为了御寒,很多人冬季戴上了口罩,其实这样反而会降低人的御寒能力,要是整天戴着口罩,鼻腔及整个呼吸道的黏膜得不到锻炼,稍微受寒,就容易感冒。还有一些人喜欢把围巾当口罩,由于围巾的原料多是羊毛、化纤织物,如果把围巾围在嘴上,呼吸时纤维和细菌等就会被吸入肺部,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
7。忌关上门窗睡觉: 关上门窗睡觉的确会使室内温度上升,但由此也带来了空气不流通的问题。冬季应每天开窗数次,以便空气流通。有相当一部分人冬季喜欢将空调的温度调得很高,空调温度高虽然让人感到舒适,但长期在空调环境中的人易患鼻塞、口干、头痛、免疫功能下降等,所以冬季空调的温度应该适宜,不能过高。(内容引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