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有着不可撼动的崇高地位,他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孔子不仅是一个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还是一个颇有造诣的“养生家”。
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即:年轻时,血气未定,要警惕的是迷恋女色;壮年时,血气正旺,要警戒的是好斗;年老了,血气衰弱,要知足常乐,莫贪得无厌。
乐观开朗,豁达大度
一天,叶公向孔子的弟子子路问孔子的为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乃尔。”意思是说,你为什么不这样回答:他的为人,用功便忘记吃饭,快乐便忘记忧愁,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如此罢了。孔子还经常启发弟子:“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不忧不惧”、“内省不疾,夫何忧何惧?”意思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局促忧愁。君子不忧愁,不畏惧,自己问心无愧,有什么值得忧愁和畏惧的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意思是说,无论在什么岗位都不能产生怨气,要开朗乐观。就是生活困难,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有着乐趣。
健康提示:孔子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一个注重“修身养性”的典范。孔子之所以高寿,自有他的秘诀,值得学习与借鉴。
孔子的养生之法可以供我们学习和借鉴,主要因为他的养生之道提现在他平时的言行中,而记载他诸多言行的就是《论语》,所以我们想学习借鉴他的养生之道,我们就先来读读《论语》吧!
从古至今,医者长寿,天经地义,不会令人惊奇。有医药知识,养生秘诀。但孔子不是医生,更没有依赖药物的养护,仍成就高龄之年,其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模仿。
孔子的精神养生:
1.乐而忘忧。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孔子的娱乐养生:
通过各种娱乐活动使身心得到放松和愉悦,解除疲劳和郁闷,气血流通自然就达到了保健养生的目的。
可以选择音乐,“子与人歌而善。”——《论语》
旅游“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射箭“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论语》
可以说孔子是当今世界最为出名的文化圣贤,在孔子的时代他也是为数不多的高寿之人,然而孔子的养生方法是有实际文献记载的,那么他的养生之道我们就可以从中学习参考,而且孔子还不是医生,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学学孔夫子的养生之道。
被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孔夫子有自己独有的一套养生保健之法,在物质匮乏、战火硝烟的2000至2500多年前孔夫子竟活到了罕见的73岁,如此难得的高龄老者一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保健养生经验。
追溯儒家学派的各位历史名人,孔子及其后常有长寿者,其中孟子84岁、荀子103岁、朱熹71岁等等,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孔子的养生观早已融入了儒学中,所以这种高尚的道德观,可以说是一种超前的健康观。,才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儒学大家。
不是。因为养生的先决条件是:人要有一个美好的心境。而美好的心境来源于🈶️🈚️,来源于自然,这是《道德经》的思想。美好的心境来源于功名利禄,或许是孔子的思想,但至少他没有说过:美好的心境来源于🈶️🈚️,因为他不是道家人。那么谁得对,谁就是养生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