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由于音乐具有调节身心的作用,它也可以用来治疗失眠。目前,国内外的医学工作者利用音乐疗法治疗失眠已取得了满意效果。临床实践证明,让神经衰弱者和失眠者听一些舒缓、轻柔的民乐、轻音乐,能调节他们的心率和呼吸,缓解精神紧张,忘却烦恼忧愁,消除不安与烦躁,调整心境,使人心平气和,情绪平稳、放松、安静,从而改善睡眠。
比如:
镇定安神的乐曲有:《春江花月夜》、《平沙落雁》、《苏武牧羊》、《小桃红》,以及贝多芬的奏鸣曲、肖邦和施特劳期的圆舞曲等等;
有催眠作用的乐曲是《宝贝》、《春思》《军港之夜》、《平湖秋月》、《大海一样的深情》、《银河会》、《二泉映月》、《烛影摇红》,以及莫扎特的《催眠曲》、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德彪西的钢琴协奏曲《梦》、海顿的《G大调托利奥》、舒曼的小提琴小夜曲《幻想曲》等;
忧郁引起的失眠,可欣赏《光明行》、《喜洋洋》、《雨打芭蕉》、《春天来了》、《啊,莫愁》、《步步高、》《采花灯》、《喜相逢》,以及莫扎特的《第40交响曲(b小调)》、西贝柳斯的《忧郁圆舞曲》、格什文的《蓝色狂想曲》、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门德尔松的第三交响曲等。
焦虑引起的失眠,可欣赏乐曲《仙女牧羊》、《塞上曲》及韩德尔的组曲《焰火音乐》、圣桑的交响诗《死亡舞蹈》。
疲劳过度引起的失眠,可欣赏《假日的海滩》、《矫健的步伐》、《锦上添花》等等。
提醒:运用音乐疗法治疗失眠,一般是选择晚上睡前2-3小时进行,也可以每天2-3次,每次治疗时间为30-60分钟,不宜过长,不宜单一用一曲,以免生厌。音量不要过大,以舒适为度,应掌握在70分贝以下,听音乐时应全身投入,从音乐中寻求感受,并且还可以随乐曲自我哼唱。听完音乐后进行散步活动,交谈一些趣事,避免谈及工作、学习及生活中烦恼的问题。音乐疗法治疗失眠一般以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睡前听音乐有助于睡眠,研究发现,只要在睡前听45分钟轻松舒缓的音乐,晚上就能睡得很香。台湾的研究者们研究了60名有睡眠问题的老年人的睡眠模式。他们在《高级护理期刊》发表文章说,这一技巧很容易学习,而且不会像其他治疗方法一样产生副作用。 受试者们要么选择在入睡前听音乐,要么什么都不做。选择听音乐的那一组有六盘磁带可供选择,都是节奏在每分钟60-80拍的舒缓音乐,如爵士乐、民歌或管弦乐曲等。 研究发现,听音乐能产生有助于安稳的睡眠的生理变化,比如心跳和呼吸放缓。 听音乐的那组报告显示,他们的睡眠状况改善程度达到35%,夜间睡得更久也更沉了,白天的机能障碍也有所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