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很多人会加班、聚餐、旅游等,这些过程中,会有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养生专家提醒,开心过年的同时,也要注意适度,别让以下这几种“春节病”找上门。
在家宅出“视频终端综合征” 尽管节假日不少人会选择出游或走亲访友,仍有一部分宅男宅女选择宅在家终日与电子产品做伴,甚至有的人到了别人家后会继续看电视和电脑视频。在哈医大二院眼科每日接诊的患者中,每天都有十余个因手机终端或电子产品使用过度而导致的眼部产生各种不适症状而就诊的患者。
眼科医生曲利军介绍,视频终端综合征是因长时间在视频终端前操作和注视荧光屏而出现的一组症状,包括视疲劳、干眼、视力下降、眼部胀痛等,同时还可伴有肩颈腕部症状如肩颈、腕部出现麻木、压痛以及腰背部酸痛不适。曲利军提醒,在使用电子设备时,要控制时间,经常休息放松眼睛,改变用眼习惯,多食用维生素B族的食物,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人工泪液缓解眼部不适症状。
“候鸟族”注意心血管疾病。过节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像候鸟一样的生活方式,夏天在北方享受怡人的夏季,到了冬天就立即“飞”到沿海温暖潮湿的城市,选择“候鸟”式过冬,或春节全家集体旅行过节,这样的选择无可厚非。
但心内科于波主任提醒,由于北方人适应了寒冷的冬天,一些老年人在季节变化时奔波于不同的地域,导致心血管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而中年人长期重压下的工作又使身体免疫力降低,给了心血管疾病可乘之机。因此节日出门远行的人要加强自我防范和保健意识规律作息防疾病。心血管疾病患者一旦发现有头痛呕吐、血压居高不下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春节期间,常有因饮食质量下降、人体生物钟紊乱、各内脏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影响而引发的有碍健康的“春节病”。特点为青壮年比中老年人更容易患“春节病”,表现为感冒、发烧、急性肠胃炎等。外出探亲旅行的市民返回后应及时加减衣服,做好室内通风、洗手清洁工作。体质湿热者要防范风热感冒,从北方旅游归来者要防范风寒感冒,最好饮用生姜水。调整状态上班族应利用缓冲调整期。如果假期玩得比较累,缓冲期务必要睡饱觉,保证体力。春节期间,有相当部分人上网、或看电视、或打麻将,一玩就是半天甚至一整天,长时间保持一种体位,很容易导致颈椎和腰椎“罢工”。专家提醒,颈椎病最重要的是预防,看电视、上网或者打麻将最好每隔2小时,起身活动一下,伸伸懒腰、做做深呼吸,扭扭脖子和腰,在家里来回走走,做一会家务活或外出运动一下。一旦发现自己颈部和腰部疼痛难忍,要及早就医,不要自己擅自治疗,颈椎病和腰椎病一旦成了慢性病后,治疗起来就比较麻烦。
春节期间总的饮食原则应遵循以下几点:主食要定量;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鱼类、瘦肉类、蛋类、大豆制品、脱脂牛奶等;要少吃含脂肪、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肉皮、巧克力、油炸食品、荤汤、蟹黄、鱼籽等,同时警惕“看不见”的脂肪,如瘦猪肉、植物油、坚果类、全脂牛奶、酸奶等;保证蔬菜充足新鲜,注意加工烹调时尽量减少对营养素的破坏;水果要适量,多吃同样会让血糖升高;要严格限制酒水饮料的摄入;春节期间看电视的机会很多,不要“忘我”地抱着零食吃。春节假期,孩子们是最活跃的,家长们忙着走亲戚和聚会,也往往忽略对孩子的看护,孩子容易在吃花生、瓜子等零食时发生意外,也容易在跑跳中摔伤,而最危险的就是儿童燃放鞭炮时,很容易崩伤双手和眼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