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小米古代叫禾,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属禾木科,我国北方通称谷子,去壳后叫小米,小米主要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谷氨酸,脯氨酸,丙氨酸,蛋氨酸等,另外,小米中还含有较为丰富的矿物质及维生素,钙,铁,磷,核黄素,烟酸等。
食用功效:
小米因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具有防止消化不良及口角生疮的功效,可防止反胃,呕吐,还具有滋阴养血的功能,能使产妇虚寒的体质得到调养,帮助她们恢复体力,本品可减轻皱纹,色斑,色素沉着,另外,小米还具有补虚损,开肠胃的作用。
饮食宜忌:
1.小米是老人,病人,产妇益用的滋补品。
2.气滞者忌用,小便清长者少食。
3.小米忌与杏仁同食。
食疗医方:
1.辅助治疗脾虚腹泻
小米30克,山药15克,红枣10克,清水1000克,将三种主料放入锅中,加水熬煮成粥,每日早晚食用。
2.健脾益胃方
小米与淮山药等量,各炒黄研细末,每次取适量煮糊食用。
3.补血养心,安神益智
小米50-100克,龙眼肉30克,红糖少许,将龙眼肉与小米煮成粥,待粥煮熟,加入用糖。
本种是我国北方人民的主要粮食之一,谷粒的营养价值很高,
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和维生素(据中央卫生研究院的分析,含蛋白质9.7%,脂肪1.7%,碳水化合物77%,而且在每100克小米中,含有胡萝卜素0.12毫克,维生素B1 0.66毫克和维生素B2 0.09毫克,这是其他谷类作物所不及的)。所以,它不仅供食用,入药有清热、清渴,滋阴,补脾肾和肠胃,利小便、治水泻等功效,又可酿酒。其茎叶又是牲畜的优等饲料,它含粗蛋白质5-7%,超过一般牧草的含量1.5-2倍,而且纤维素少,质地较柔软,为骡、马所喜食;其谷糠又是猪、鸡的良好饲料。
除了丰富的铁质外, 小米也有蛋白质,复合维他命B、钙质、 钾、纤维等等。因为小米性质是碱性的,所以烹煮时,不需要加太多的盐或干脆不用盐煮。
小米的淀粉含量高(约70%),是一种能量食物。
和其他谷物一样,小米中钙、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C和维生素B12含量很高。
蛋白质含量在不同类型的小米中变动很大,一般介于5%—20%之间,平均为10%—12%。小米中蛋白质的质量常优于小麦、稻米和玉米,但是必需氨基酸中的赖氨酸含量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