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是夏季,所以很多的人容易出现高温病导致头晕头痛,造成心血管疾病复发,平时大家需要注意身体的调养方式,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保健方法,有效地对待高温疾病,避免出现中暑,那么专家支招如何应对高温病?
专家支招应对“高温病”
中暑:经不起晒,情绪会失控
气温居高不下导致中暑的患者剧增,以前是以冒着酷暑工作的工人或农民居多,现在是老人、孩子、白领经不起晒,就连情绪也跟着中暑了。中暑后出现头晕、恶心、脸色苍白等症状,甚至会危及生命。情绪中暑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综合征,主要症状是心情烦躁、易动肝火、思维紊乱等。
专家支招:高温天尽量减少外出,做好防暑降温措施,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自身的耐热能力也很重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多吃新鲜果蔬、喝绿茶,少食油腻食物。做好心理调节,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不要太钻牛角尖。
空调病:冷热交替,血管易崩溃
在闷热难耐的天气里,空调成了人们的“贴身保镖”,哪有空调人就往哪钻,因吹空调不当而导致的“空调病”也随之而来。空调温度过低会受凉感冒。频繁进出空调房,血管猛地收缩、扩张,可能诱发心梗、脑梗等疾病,特别是有基础疾病、血管脆弱的老人更容易中招。
专家支招:夏季不要长期待在空调房里,尤其是有脑梗、高血压病史的老人更要注意。空调温度不能低于26℃,同时要隔一段时间就打开门窗透透气。清晨和傍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加强身体的适应能力。】
皮肤病:肌肤敏感要呵护
烈日当空,很多人选择到户外戏水,殊不知这样的“烈日浴”很可能造成皮肤损伤,如脱皮、起水泡。同时,夏季是过敏高发期,很多人会出现过敏症状。夏季70%的过敏是由蚊虫叮咬引起的,宠物身上有寄生虫,很容易将其带到人身上。小孩体质较弱,抗原性较差,最容易因蚊虫叮咬过敏。
专家支招:高温天出门前应尽量涂防晒霜,做好防护措施。皮肤被暴晒后,最好先用干毛巾擦去汗液,再用凉毛巾冷敷皮肤片刻。如果因蚊虫叮咬引起过敏,可服用一些抗组胺类药物,涂一些含炉甘石成分的洗剂或乳液。尽量不要用风油精、花露水,这些产品只能暂时止痒,并不能根治,还会引起二次过敏。
胃肠道疾病:肠胃功能最脆弱
夏季是肠胃功能最弱的时候,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各类肠胃疾病,特别是腹泻患者明显增多。贪凉饮冷易造成寒湿入侵,对于这类腹泻,通过中医调理往往效果更好,千万不要滥用抗生素。
希望大家注意高温病的一些调理方式,而且不要盲目的进行治疗,平时大家需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造成皮肤疾病,胃肠疾病很多的人在夏季,因为细菌感染还会造成肠胃功能下降,严重的影响到了身体健康,平时大家需要注意自我护理,有效进行保健。
热衰竭是在严重热应激时,由于体液和体内钠丢失过多引起循环容量不足所致;常发生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轻者表现为多汗、疲乏、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和肌肉痉挛、体温轻度升高;重者有明显脱水表现:心动过速、低血压或晕厥。热衰竭可以是热痉挛和热射病的中间过程,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热射病。
1)凉爽且不含酒精的饮料
2)休息
3)凉水澡或擦拭身体
4)进入空调房间
5)换上轻便透气的衣服
高温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使身体温度迅速升高。患者表现为体温异常升高,可达到40摄氏度以上;重者可出现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神志改变、休克、心律失常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如果不接受紧急救治,可导致死亡或残疾。
1)将患者移到阴凉的地方
2)不论使用何种方法,迅速给患者降温。比如进入空调房间;将患者浸泡在浴缸的凉水里;将患者放在凉水下淋浴;凉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部、腋下及腹股沟等
3)监测患者的体温,坚持努力帮助患者降温直到体温降到38摄氏度
4)如患者发生不自主的抽搐,不要试图喂液体给他/她。若发生呕吐,请使患者侧卧,头偏向一侧,确保其呼吸道通畅
皮肤专家表示,伏天的特点是温度高、湿度大、紫外线强烈,要想预防过敏性皮炎,就要注意尽量避免上午10时到下午3时的日晒。若需较长时间暴露于日光下时,尽量穿长袖衣裤,戴遮阳帽或打遮阳伞;外出涂防晒霜,即使有遮阳伞或帽,也要涂上防晒霜。
热伤风要以预防为主。首先应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抵抗力。要养成经常性户外活动习惯。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和人卫生。室内应经常开窗,使空气新鲜。同时个人要保持充足睡眠和休息时间。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工作上要避免长期处于过度疲劳状态,也要有所节制。饮食以清淡为主,忌油腻辛辣燥热之物。多吃些水果,苦瓜、萝卜等理气、去湿、清热的新鲜蔬菜。
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也很重要,虽然酷热难当,对室内、车内空调温度进行控制,室内外温差不要超过5-6度,更不要满身大汗就对着空调风口直接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