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没有说到重点,问的是哪本最重要,结果都推荐了一大堆。最重要的只有一本《黄帝内经》,又分为《灵枢》《素问》俩部分,详解了中医重根本的理论基础,如经络理论,脏腑气血,阴阳转化,人与天地运气的关系,比如我们常说而不解的什么精,什么是神,何为气,何为血,什么是魂,什么是魄,什么是意,什么是志等等等等最最基础,最最重要的中医对人体、天地、人与天地四时环境等的见解,离开别的书,中医还是中医,离开《内经》,中医便没有了立足的理论。
学中医如搞建筑!最重要是基础,以我愚见,先习《药性歌诀四百味》,《汤头歌诀》二书熟后习《辨证施治纲要》(可佐看《中医基础理论》,《医学传心录》,)后学《黄帝内经》(佐看《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诸书熟后可通阅诸大家之论著,(如金元四大家之全集,《时病论》《温病条辩》《诸病源侯》〉
学好中医,最重要的是首先要学会中医取类比象和辨证法的思维方法,否则无法理解中医的语言。其次,要学病理和药理。读《黄帝内经》、《伤寒论》和《温病条辩》等经典是非常必须要的。然后再好好理解200多条中医的经典验方。学好这三步,你就基本具备中医的基本知识。其他的都是附助性读物,不是必要的。
真传一张纸,假传万卷书。药方万千,一方效则足矣。中医书籍汗牛充栋,又有何人能尽阅?学则先专,逐步求全,《伤寒论》为首选,依文化程度而定,备字典,务必逐字逐句弄清弄懂,然后逐步涉猎他书。当然,刘力红先生《思考中医》,确实是一部好书,值得多读。
不知易者不足以言知医,自古良医者,学医先修德,德行知疾苦,勤学医理艺可精。道法自然,天人相应。先学《道德经》,《周易》,《黄帝
内经》,然后学《医宗金鉴》,《神农本草经》,《濒湖脉诀》,《黄元御全集》。只要有兴趣,有善心,加以时日必成良医,研读诸家学说,而无障碍,自成特色,悬壶济世也!
我建议先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诊断学》,《针灸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这些中医基础知识学好了再深入学习中医五官科,中医骨科,中医按摩等等专科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