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饮食观和我的人生观始终一致,几乎没变过。时至今日,我从山沟里的小县城跑到重庆呆了五年又来到北京,爱好始终是各种便宜的蔬菜比如白菜土豆,不管吃什么只要吃得下绝对一点不剩,外出吃饭总是去个别人都无视的小店,20多年了,钱虽然宽裕了,思想却还束缚着,生活水平基本没提高。今天在健身房里看到个特别漂亮的妹子,几个教练怂恿我去搭讪,我说算了,人丑还穷。他们说我怎么这么不自信,我笑了,我说改不了的,倒不是说现在富裕了,而是我始终记得我幼儿园就哭着喊着要喝旺仔牛奶,后来三年级了有一天我妈提着半罐旺仔牛奶开心的告诉我,同事剩的,你尝尝吧。我喝了那半罐,感觉一点都不好喝,到现在没再喝过旺仔牛奶,记得以前贫穷的日日夜夜,我讨厌那种感觉,但是我并不恨他,穷给了我很多枷锁,至今难以摆脱,但是也始终提醒我自己一无所有,凡事谨言慎行。
从前。太爽了今天可以拎着一大兜泡椒凤爪乐事薯片话梅瓜子芝士饼干蛋黄锅巴胡吃海塞了。火锅必须点上十盘肉才叫爽,方便面必须打俩蛋才好吃,可乐不加冰块那还能叫可乐吗?现在。又要出去吃饭?清淡点不行吗,黄鱼点清蒸的吧不要红烧了不然不鲜,这家小笼做的蛮好,哎呀你吃你吃我吃过一只了够了够了。谢谢啊我就喝白水,果汁太甜太齁了,茶吗?什么茶?哎呀我最近有点胃不舒服绿茶不大敢喝。这个虾去掉虾线烧出来感觉肉散了不好吃了,算了算了不要吃了也没啥好吃的。是我老的太快么。
从前我是不爱吃姜的。对姜反感的情绪来自于我爸蒸鱼时总会扔几大片姜盖在鱼身上。鱼腥还残留了一些并没有被姜带走,反而在鱼身上留下了浓烈的姜味。除此之外,想必大家都有在食堂红烧的菜里误食过巨大的姜块经历吧。总之,姜,在我心中曾是一个狡猾的臭老头形象。直到我自己开始做菜,切嫩姜姜片的时候,丰富的汁水随着刀落滴下来,散发出的香气竟然有种香水中的柑橘调!是一种类似柠檬的清新,有时候感觉还能闻出香橼或佛手的味道。
以前为了吃我喜欢的店能走好远好远的路,现在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热气腾腾的外卖。生活越来越便捷了,却对美食的那份期待越来越少。没有付出太多努力就享受到的美味变得更理所应当,我渐渐开始忽略用餐的环境的好坏,不太在乎服务态度的优劣,吃饭的时候也变得更心不在焉。路过一些看似不错的餐厅时不再会打算进店看看菜单,而是回家默默打开手机点了个菜品图片p得最凶的外卖。
说一个我妹的,我俩都不喜欢肥肉,但是她一点不吃,肉馅饺子不吃,因为觉得里面的肥肉挑不出来,去年回家惊现她开始吃肉馅饺子,后来一问我妈才知道,住宿吃食堂生生改了她一直以来挑食的习惯。我以前不喜欢吃醋,身为一个不喜欢醋的山西人,私以为除了吃饺子吃什么都不应该放醋,去河北和来北京才发现身边的人都喜欢吃醋,后来开始接受,现在开始喜欢。
上班以前,早饭要跑到两条街以外去吃肠粉,或者豆腐脑,或者在家自己煎手抓饼,或者蒸烧卖蘸糟油。午饭一定要一荤两素一汤,一个月不重样的,晚饭要慢火熬的粥,配上自己泡的酸菜,再加上煎蛋。上班以后,早饭就是各种即食食品,午饭就去食堂吃那些饲料,晚饭随便吃点水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