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行实习一周了,来的多是些老年人,眼也花了,耳也聋了,记性也差了,但这倒没什么大碍,刚来的我倒是极愿意表现自己,常常热心的去帮他们,查询啊,取钱啊,也都很简单。怕的是总碰到些什么都不懂还很有脾气的,老年人嗓门儿原本就大,一激动声音能升上天把大厅的顶给掀了,更蛮不讲理的还会破口大骂,指指点点地恨不得整个银行的人都来看他受了多大的气。在我印象中的同龄人,无一不是谦卑平和的,从小就被教导要懂礼貌,我们也一一奉行,你好请谢谢常挂嘴边,刻意的责怪侮辱更是不可能有的。
作为九五年生人,我想我与我父辈最大的不同是不再将家族中以及周围人的羁绊视为生活中不可分割与不可随意侵犯的一部分,反而,更像一条独立的鱼。说白了其实就是我更加自私,也更加死板,相对于父辈口口念叨的人情与关系,我更喜欢那个由契约约束而成立的公民社会,更喜欢将冲突交给既定的规则处理,我厌恶那些将集体立于个人之上的人,但就我来说,我并不认为这是自私,或许这是某些人一直在警惕的个人主义。
我所认识的90后的一些朋友们,他们的行为举止言谈逻辑都超出同龄人太多。不光有可怕的自制力,明确的目标,更个个热爱阅读热爱思考,眼界十分开阔,更可贵的是性格从容随和,永远保持着好奇心,似乎很少有能使他们烦恼的事。
想起来前段时间流行的词:佛系九零后,这个佛系是不是也代表了我们的宽和有礼,与人无争,也不过分势力。份内的工作就好好完成,有抱怨也自己想办法消化,遇到问题费劲心思自己尝试解决,尽量不给别人造成麻烦。
独立。由于政策原因,大多是独生子女。时代背景和当时物质条件下,他们的60后70后父母没有过分宠溺。独立是个中性的词,而在90后的主观感受上成长的过程可能会相对孤独。在外界的反馈表现为“有个性”。
我只能说90初的一代人。自我意识强,受不了委屈,做任何计划的基准都是因为喜欢,觉得朋友比一些远方亲戚更亲近,不会因为到结婚年龄了而结婚,更觉得事业是稳定生活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