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割肉不割槽头肉?下面让我们来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槽头肉? 它是指猪头与躯干连接部位的颈脖肉,在我们东北管这个部位叫做血脖肉。猪的这个部位气管、血管比较多,而且还有淋巴结(腺) ,食之对人体无益而有害。淋巴大家都不陌生,它是人的免疫系统,是很多毒素过滤中心,在猪食用一些变质,有毒有害物质后,毒素就会寄存在淋巴腺等免疫器官中。特别像现在有很多地区养殖户采取泔水饲喂生猪,这些饲料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以及霉变的细菌毒素,烟酒等,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的物质,而"槽头肉"含有较多淋巴,所以是这些毒素主要的寄存地。在1988年有关部门出台了一项要求,标准中规定屠宰时要割除"槽头肉”。其实槽头肉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在我们这里农村有杀年猪的习俗,每年一进入冬季就是屠宰年猪的高峰期,由于比较麻烦所以会邀请很多人去帮忙。在屠宰完毕后会留下朋友食用猪肉,但是我们发现割下来做菜的部位,基本上全部是血脖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槽头肉,大家也都知道这个部位的肉不好,但也没有办法,因为每家都这样。但不过我们买肉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人去买这个部位,即使买靠近前肘的肉,也会要求把槽头肉部位割掉一块,然后再割接下来的肉。
槽头肉有的地方也叫刀口肉,也就是猪脖子放血的位置,连接猪身和猪头的肉,是猪身上最差的肉,不过最好的肉也在这,俗称“黄金六两”,有的地方也叫不见天,藏在槽头肉中,如雪花一样,几百斤的猪不到一斤肉而得名黄金六两。所以,物极必反倒是有些道理。最好和最坏,区分起来也很容易,槽头肉有一个一个的结痂,是淋巴细胞的汇集地,淋巴细胞吞噬细菌和病毒,但又不能把它们消化,人吃进去不利于健康,这就是为什么槽头肉不给上市的主要原因,也是题主老话“割肉不割槽头肉”的由来。
对于说买鱼不买鲫壳鱼,鲫壳鱼在我们这里又叫鲫鱼壳,小鲫鱼壳,它所指的就是鲫鱼的幼苗,一般多数是指一两以下的鲫鱼。为什么说买鱼不买鲫壳鱼?主要是因为它的个体小刺多,大家经常吃鲫鱼,多数食用的时候都是吃些大鱼,所以可能感觉不到什么。但是这种小鱼它的刺非常的多,吃起来也比较麻烦,而且它不像大鱼一样能很好的把刺挑出来,这种小鲫鱼壳煮熟后基本上挑不出来,所以很容易被扎到,肉又非常的少,导致人都不愿去食用它,如果够买回来多数也是煲汤使用。
鲫壳鱼,简单来说就是贵州人对鲫鱼的叫法,就像湖北人称鲫鱼为“喜头鱼”一样,都是各地对鲫鱼不同的叫法而已。我生活在北方,很少吃鱼,在我小时候,妈妈最喜欢买的是带鱼,最不喜欢买的是鲫鱼,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带鱼刺少而大,油炸后好吃而不会造成危险;而鲫鱼刺多,小刺也多,我妈妈处理不好,我和哥哥时有因为吃鲫鱼卡住嗓子的事故,因此我们北方最不喜欢买鲫鱼。
其实鲫鱼的营养价值相比较其他鱼类,反而比较多,像补气虚、明目、通泌、美容养颜等都是人们熟知的价值,而且鲫鱼蛋白质含量高,营养齐全,非常利于人们伤口的愈合。我嫂子坐月子的时候,我妈妈也会炖鲫鱼汤给嫂子下奶,想来鲫鱼应该有刺激下奶的功效。因此,这些俗语,都有一定的意义和道理,但是也要分地域和时代的变化。
我在小时候读书时,村里有些卖肉包子的会在不良肉摊专门买糟头肉做包子馅吃,以前物质匮乏,倒也没觉得不妥,现在想想真的有点害怕。而且糟头肉也是容易藏匿细菌和病毒的部位,很难清理干净,为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还是建议不要食用为好。从这点上来看,“割肉不割糟头肉”是对人身体健康着想的经验之谈,有一定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