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封闭的人的出路在于多跟人接触,多跟新事物接触。这对于性格孤僻内向的人来说是一个困难,但是如果想让自己生活得更轻松、高效,突破这个困难是值得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慢慢来。接触人这方面,可以先跟自己的家人朋友多沟通交流,然后扩展到同学同事,最后再扩展到陌生人。接触新事物也一样需要循序渐进,比如旅行,先走出家门去探秘方圆一公里的环境,然后扩展到远郊,最后扩展到外省市或者外国等等。在接触人和事的过程中,多觉察自己的想法,如果发觉自己在猜测、猜想,比如类似“她是不是生我气了?”,“地铁应该提供人工充值服务。”等等,就需要想法设法去证实是否属实。慢慢地你就会发现,你的一些猜测、猜想并不完全站得住脚、并不切合实际,你那些因为猜想而产生的情绪、行为费心费力还没有好的结果,完全可以避免。尝到这个甜头,你就会乐意跟外界接触而不会独自瞎想了。
自我封闭的人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他们更多时候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思考、表达情感和采取行动,依赖的信息几乎全部来自自己的内心世界,较少顾及自身之外的周围环境是什么样子、别人怎么想,他们选择屏蔽了外界真实的信息。一味按照自己对世界的感知来为人做事,容易跟人发生冲突,容易把事情搞砸,因为这个感知可能是歪曲、错误的。所以自我封闭的人他们的人际关系不会很好,事业发展也受到阻碍。而且,他们最痛苦的地方在于,一面做事情主观臆断,一面在潜意识里面又隐隐约约感觉到这样做不稳妥、没把握,于是他们极尽所能要把事情想得周全、万无一失,即使明明知道已经臻于完美,也放不下心要继续费脑子花心思琢磨,陷入自我冲突的旋涡中。
心理问题并不是一件多么丢人的事情,生活压力这么大,谁还没一两个心理病呢,亚健康是普遍现象。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我自己处于抑郁的状态,压抑,痛苦,独处时便莫名流泪。我能做的就是分析自己怎么了,勇于面对自己的心,将自己内心赤裸裸地剥开,不回避,哪怕是自己恶的一面。然后学心理学,自学自医,自我调整。
没用的,承担不起昂贵的医药费,没那个能力看。也无法承担结果。会把你看的倾家荡产的,连累全家人,一人病倒全家到下去我接受不了。而且这病太复杂没有明确的病因,就算吃药,也要自己调节心情。在没有医生的情况下我做不到,请心里医生请不起。所以我才不愿意在去看医生,
首先自我辨别这个心理问题的程度,如果是简单的因为学习不好,不如意或是事业不顺,灰心丧气,这种情绪性的心理低沉,不开心,这只是轻度的心里问题,处理方式可以说,找点轻松的感兴趣的事情排解一下心中的郁气,比如,跑跑步,听听歌,看看书,玩玩游戏,看看电影等。
你这种思想不对,我的小孩就是抑郁症,她很配合医生,积极治疗,这是我们全家感到幸慰的地方!而且现在走出来了一半,你不要担心医药费,根本不贵,一个月去复诊一次不到200百元,相信医生,相信自己!你一定会战胜它的!加油,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