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烛就是我们平时在湖边上见到的蒲草,“蒲草,蒲草,全身是宝”,蒲草狭长的叶子柔软有韧性,是民间重要的编制材料,过去农村的席子、坐垫、帽子、筐子、扇子都是用蒲草编制的,至今蒲草编织仍是一些地区的经济来源。
水烛的花粉也是一种重要的药材,干燥的花粉称为“蒲黄”,炮制后的蒲黄被称为“蒲黄炭”,是一味镇痛、消瘀、凉血止血的中药。蒲黄的药用价值最初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蒲黄的炮制价值最初记载于《日华子本草》,炮制后,具止血功效。
蒲黄中的有效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和鞣质等物质,蒲黄在炮制过程中黄酮类成分发生的转化,止血功能得到加强,从而使蒲黄“生则能行、熟则能止”。蒲黄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降血脂、防止动脉硬化、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效。
蒲草的雌花序又被称为“蒲棒”,蘸上油可以当蜡烛来照明,这或许就是“水烛”叫法的来源吧。此外,蒲棒上的细毛称为蒲绒,是一种轻柔的纤维,还可用来做枕芯。
水烛多生于池塘边、湖边,农村很多有水的地方都能看的水烛的身影,水烛也叫蒲草,看过舌尖上的中国应该都见过水烛的地下鲜嫩茎是一道美食,可以用来制作各类的菜肴,水烛干燥之后的茎有很好的柔韧性,可以用来编织一些帽子、凉席等物品,有很好的经济价值。水烛的花絮顶着一个火腿肠一样黄色的小棒棒,很像蜡烛,过去使用水烛的花絮泡油之后当做蜡烛燃烧,因为在水边生长,也被叫做水蜡烛。除了鲜嫩茎根可以食用,茎叶可以编织物品之外,水烛的花序黄色的花粉,即是一味传统的中药:蒲黄。
蒲黄的作用可是不小,蒲黄味甘、性平,主要治疗:止血、化瘀、通淋、吐血、外伤出血、痛经、脘腹刺痛、跌打损伤、和一些出血相关的病症。蒲黄为常用的临床应用的祛淤和止血药,配合五灵脂,即为名方“失效散”,具有活血化瘀、淤塞肿痛,和治疗心腹痛等等症状。止血:对于吐血、咳血、尿血、崩漏、便血等等诸多出血症状,可以单服蒲黄,或者配合其他药物使用,也可用于外伤出血,有极好的止血,消炎的效果。
水烛的花絮顶着一个火腿肠一样黄色的小棒棒,很像蜡烛,过去使用水烛的花絮泡油之后当做蜡烛燃烧,因为在水边生长,也被叫做水蜡烛。除了鲜嫩茎根可以食用,茎叶可以编织物品之外,水烛的花序黄色的花粉,即是一味传统的中药:蒲黄。蒲黄的作用可是不小,蒲黄味甘、性平,主要治疗:止血、化瘀、通淋、吐血、外伤出血、痛经、脘腹刺痛、跌打损伤、和一些出血相关的病症。
又叫蒲草,为香蒲科香蒲属水生或沼生多年草本植物,在我国各地他有很多名字,比如水蜡烛、仰蜡烛、毛蜡烛、香蒲、蒲菜等,蒲草植株高大,地上茎直立,粗壮,叶片较长,叶鞘抱茎,雌花序粗大,状如蜡烛,被称为“蒲棒”,将它蘸上油脂点燃,它可以像蜡烛一样被用来照明,又因生于水中,所以常被称为水烛。
它的用处多到你想不到,水烛的花絮顶着一个火腿肠一样黄色的小棒棒,很像蜡烛,过去使用水烛的花絮泡油之后当做蜡烛燃烧,因为在水边生长,也被叫做水蜡烛。 除了鲜嫩茎根可以食用,茎叶可以编织物品之外,水烛的花序黄色的花粉,即是一味传统的中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