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日常膳食中最容易缺乏的微量营养素就是钙,主要的原因为:一是老年人胃肠功能降低,胃酸分泌减少,影响了钙的吸收。钙的吸收率一般仅在20%以下。二是肾功能降低造成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和骨质钙化的功能下降。钙摄入不足,易使老年人出现钙流失,发生骨质疏松甚至骨折。因此钙的充足供应十分重要。我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天饮食钙供给量为800mg,老年人和更年期后的妇女,每日钙的摄入量要达到1000-1500mg。含钙高的食物有牛奶、鱼类、虾蟹、干果、豆制品和青菜等。食物中牛奶是钙最好的来源,每100mi牛奶中含钙100mg,而且吸收效率高达70%。所以老年人每天至少要喝半斤牛奶或酸奶。由于钙的吸收多在夜间达到最大值,因此,睡前补钙效果更好。绿叶蔬菜也是日常饮食钙的良好来源。但有些蔬菜含草酸较高,如菠菜、茭白、苋菜等,影响钙吸收,老年人不宜过多食用。老年人的适食量较小,仅仅通过膳食来满足身体对钙的需求难以实现。所以,建议老年人使用一些钙制剂,如柠檬酸钙、乳酸钙和磷酸钙等。无论是有机钙还是无机钙,最终都将以离子的形式被人体吸收。所以选择哪种钙剂都不重要,更不是越贵越好。补钙要持之以恒,少量多次,同食物一起食用可以提高吸收率。另外,老年人还应补充维生素D,进行日光浴。维生素D可以增加人体对钙的利用率,同时参与骨转化的过程;增加日光浴可以增强机体转化维生素D的能力。
我提供个补钙方法,是本人亲身验证的。我01年事故造成小腿粉碎性骨折,后来由于骨移植手术感染得了骨髓炎,刚受伤时,听说黄瓜籽补钙接骨,我的父亲就用小火炒黄从骨折不久一直吃,几乎没怎么吃接骨药,04年去北京治疗骨髓炎,在积水潭医院门诊说骨头长上了,这是很神奇的,移植的骨头而且是在有炎症的情况下能接上很难的。在北京头家医院治疗骨髓炎时又补了一块骨头,半年后,还是不封口,骨髓炎治疗失败,去第二家医院拍片这块骨头也接上了,也是在有炎症情况下长好的。在骨科医院知道,很多骨折患者骨髓炎后得了骨不连接,我两次都是在有炎症情况下骨头却长上了。所以我的经历说明黄瓜籽有很好的接骨补钙作用,骨髓炎治好以后,现在我每年都吃一段时间黄瓜籽用来补钙。
多晒太阳。经常到户外接触阳光,有利于体内维生素D的生成,维生素D对钙的吸收和利用作用特别大。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最安全有效的补钙方式是在日常饮食中加强钙的摄入量,而且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不会引起血钙过量。但是安全归安全,如果想要更有效的补钙,还是要吃一些钙片的,如钙之缘片等,不但含钙高,而且吸收也好,因为钙片本身还添加有维生素D。补钙更要补胶原蛋白。骨骼健康是指整个骨骼系统的健康包括骨、软骨、关节、肌腱、韧带等。对于中老年人,只有全面补充骨骼营养,使骨骼中的营养成分得到均衡配比,才能使整个机体坚强、柔韧而有弹性。
老年人补钙应该药物辅助饮食。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1000~1200毫克,我国老年人平均每日从饮食中获得的钙量约400毫克,故每日应补充的元素钙量为500~600毫克。老年人应重视营养合理的配餐,选择含钙量较高的食品,如牛奶、豆腐、豆浆、芝麻等。但由于老人吸收功能下降,每天正常的饮食不能够摄入充足量的钙,需要额外补充。除了补充足够量的钙外,还应适当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在胃肠道的吸收,同时还可以减少钙的排泄。由于老年人户外活动减少、日照不足和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下降,维生素D缺乏普遍存在。
补钙要与锻炼身体相结合。钙在人体内需要吸收转运到全身各个部位,适当活动身体,可以促使钙沉积到骨骼上,尤其是户外活动还可以增加皮肤合成维生素D,能够一举两得。还有一些严重骨质疏松症或者骨折的老人,仅仅靠补钙和维生素D是不够的,医生还需要根据他们的病情适当增加一些其它药物,如双磷酸盐类药物等。老年人补钙还应注意不要过量。如果每日补充量远超过推荐量,可能造成尿钙增多,增加尿路结石的风险。因此补钙并不是越多越好,需要适量。
补钙最好的食物来源是牛奶及奶制品。牛奶里钙含量高,吸收好,适合各个年龄段的孩子、孕妇、更年期妇女、老年人。每天喝牛奶300ml,天天喝,喝够量。喝奶不舒服的人,可以选择低乳糖奶、酸奶等;如果这样的形式也接受不了,可以用牛奶当水蒸馒头、烙饼等,总之想尽方法把奶喝进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