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民间流传着一句话“玩在昆区,吃在东河”,似乎每一个老城区都是美食繁华的地方,东河区众多的美食是包头人津津乐道的。一张长凳、一碗茶汤、一柄龙壶。茶汤作为东河区的特色小吃,已有百余年的传承历史,被列入包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茶汤”相传源于明代,据说是由北京、天津传入包头的,最早传入萨拉齐一带,至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清嘉庆年间的《都门竹枝词》中有“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说的就是小吃“茶汤”。
包头作为我国的一个北方城市,可以说还是非常喜欢吃面食的,而面食中包头人还是比较喜欢吃烧卖的,当地人爱吃烧卖,也爱做烧卖,做出来的烧卖味道也是相当的好吃,有机会的话可以来包头尝尝当地的德兴源烧麦。除了烧麦以外,像当地的烩酸菜,焖面,炖羊肉,山药丸子,羊杂碎,烧麦,面筋,猪肉勾鸡才是我们绥远省的特色,什么手把肉,烤全羊,奶茶,奶酪等蒙古人的爱吃的包头人也都是非常的喜欢,有机会的话可以来包头玩,尝尝这些美食。
我们包头的酸粥,酸粥原本是山西的地方美食,但是包头人多半是山西人移民来的,所以在包头地区也非常流行山西美食。喜欢尝鲜的朋友可以试试看。包头地区的炖羊棒骨也是一道极好的美食,香而不腻的羊棒骨,以羊筋腱为主,不油不腻,老少皆宜。这个冬天吃最好,暖胃。
酥油,又称奶油。有黄、白两种。把鲜奶装进缸里发酵成酸奶,用杵杠搅万次左右,即从酸奶中分离出糊状的白酥油。将白酥油倒入锅中微火熬炼,水分蒸发,色泽呈微黄时即成黄酥油。搅酥油是牧民较繁重的体力劳动,目前已能用分离器代替。酥油味道独特,醇香。营养价值高,是奶食中的精品。西餐多用酥油。
炒米,蒙古语称“蒙古勒巴达”,意为“蒙古米”。炒米是将糜子用水浸泡后,经蒸、炒、碾等工序,加工制成的熟米粒。炒米易于储存,便于携带,食法简单,营养丰富,是游牧民族放牧时的最佳“快餐”,是蒙古人最喜欢的粮食。手扒肉也是内蒙古大草原各族人民千百年来最喜欢、最常用的传统食品,也成为内蒙古地方风味之一。
烤羊腿,以绵羊带骨后腿肉配葱头、芹菜烤制而成。食时改刀切块,保持原状,配黄酱、葱段、荷叶饼共食。此菜形美观、色褐红、肉酥烂、味香醇。还有奶皮子,把鲜牛奶倒入锅中微火慢熬,待其表面凝结一层腊状脂肪,用筷子挑起挂在通风处晾干,即为奶皮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