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河南漯河,小时候老生病天天住公疗医院,病号饭根本满足不了我。拯救我的是一种神奇的吃食。卖相要多难看有多难看,但是这玩意儿看着多难看,就有多好吃。这个粉浆面条用碗装的还算好,但是街头推三轮车卖一般都是大桶装,盖子一掀跟泔水一样。好吃到我冬天吃到热乎乎的粉浆面条的时候会一边吃一边流泪,抽泣着把这一碗吃的干干净净。它并不是一入口就强jian味蕾的粗暴味道,而是细柔绵长,咸香醇厚,慢慢地抚慰从嘴唇到胃的每一寸。面条已经煮透,不用嚼直接在喝的时候融化在舌尖。少量的酸菜根本没有酸味,而是中和了酸咸的味道,集合出更深层次的味道。黄豆是点缀,在你嚼黄豆的瞬间,鼻腔会顺着动作封闭,把绵柔的味道封存在嘴里,我的眼泪,往往就在这一瞬间滑落。
夏天来了,外面的凉糕摊子又开始推出来,一块凉糕,再舀一勺红糖,最后撒点芝麻花生,有的还放点山楂片,葡萄干。给婆婆五元钱,还给你多加点凉虾。坐在树荫底下,隔壁的老奶奶摇着蒲扇,刚下班的年轻人,放学的孩子们,都端着一个小碗,白的晶莹,红的透亮,舀一勺,冰冰凉的凉糕和着蜜蜜甜的红糖,便是夏天最大的享受。从小吃到大的东西,不管我在哪生活着,习惯点上一碗凉糕,多加红糖。吃完了都有一种上天堂的感觉了好么,让我马上去死我都情愿,人生值了。
丝娃娃!和春卷差不多的样子,表示重庆的春卷是炸的,贵州的春卷不一样,所有叫丝娃娃?总之贵州春卷外皮是一层薄薄的凉皮/面皮/蔬菜面皮,然后店家准备十几二十种材料给你,自己动手包。我喜欢的搭配是蔬菜面皮+酸萝卜+花生+土豆丝+凉面丝+香菜+辣椒+番茄汁+一小勺热汤,店家配的,不知道里面有啥,不过貌似有鱼腥草也。然后再配一口烤肉,美极了,一天都会开心到起飞。
黄粑是一款有着百年历史的名小吃,撕开绿色棕叶,便觉糯香四溢、咬上去更是绵软弹牙,如用黄耙炸、煎、烤、烙、炒等食法,嚼在嘴里会有外酥内糯的感觉,回味长远,是老幼皆宜的大众食品。其特点是色泽黄润、香甜可口、粑糯软绵。 豆沙窝 在糍粑中放入豆沙馅,用油烹炸而成,具有色泽金黄、外酥内软、糯香爽口的特点。馅心咸鲜,老少皆宜。
豆腐圆子。传说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清政府大办“皇会”,全城禁屠数天,不许食荤时有雷姓豆腐作坊,以豆腐做成园子,用菜油炸熟出售,很受欢迎,名扬京城。经贵阳几代人改进后,炸出的豆腐园子内瓤质嫩如雪,布满点点“蜂窝”,色泽褐黄、外酥内嫩、香辣爽口,成为贵阳百姓喜爱的小吃之一。
裹卷和丝娃娃。看起来很像对不对,都是一个饼底包上素菜。但是丝娃娃是我们自己动手,而且它的饼底是那种面饼,包上素菜后再浇上汤汁,汤汁现在比较流行的是红酸汤啦,其实我小时候是没有那么多酸汤丝娃娃的品牌啦,那时候的丝娃娃也不会排队排到晚上八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