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汉旗地处燕山山脉努鲁尔虎山北麓,科尔沁沙地南缘,山坡地较多,北部平原开阔、丘陵起伏,沙地居多,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全旗有2/3的耕地是旱地,属于雨养农业。敖汉有效积温高,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独特的气候条件,不同的土壤类型,使敖汉杂粮生产更具地方特色,当地南部生产的小米口感好,所以有“敖汉杂粮,悉出天然”一说。近年来,敖汉旗大力发挥地方优势,逐渐形成了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格局。悠久的农耕条件,传统的种植方式,朴实的乡土人情,铸就了敖汉杂粮的绿色品牌。敖汉杂粮的发展也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敖汉人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治理了荒漠,控制了水土流失,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赢得了世界环境规划署授予的“全球500佳”的美誉,这里的杂粮大部分种植在山地或沙地,施用积造的农家肥,少施或不施化肥,大多采用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无过量农药和化肥残留之忧,再现了敖汉杂粮的天然特性,也赢得了“中国杂粮出赤峰,绿色杂粮在敖汉”的美誉。这是其他地区不能享有的无形资产,敖汉杂粮的知名度也随之迅速提高,推动了杂粮加工和销售的发展。些谷物至今仍作为敖汉旗及周边地区的主要种植作物之一,而且依然采用传统的耕种模式,沿用古老耕种制度和机制。目前,敖汉旗已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主要候选地之一。敖汉旗的小米已具备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基本特征。
小米富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钙、磷、铁等微量元素,营养丰富,质纯味正,香软可口,是平衡膳食、调节口味的理想食品,也非常适合怀孕期妇女及产后进补食用。敖汉的气候条件决定了根植于敖汉旱坡地的粟和黍耐干旱、抗倒伏、适应性强、品质优良等特点,致使当地谷子(粟)加工后的小米颗粒大、粒形圆、晶莹透明,其品质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所以有“敖汉杂粮,悉出天然”一说。正是由于敖汉的小米适口性好、营养丰富,金黄馨香的小米粥成为女人哺乳、老人患病、婴儿断奶的首选食物。当地高端品牌“杂粮宋”小米,采用不施肥、不使用农药、不浇灌的靠天生活方式种植,小米加工后,不打磨、不抛光,不烘干保持天然品质,使营养不流失,从灭茬到包装全程监控,包装采用国家批准使用的安全材质,充分保证产品安全。
小米,原名:粟,也称作粱、狗尾草、黄粟、粟米,拉丁文名:禾本科、狗尾草属一年生草本,须根粗大,秆粗壮,粟是谷子去皮后的结果,谷子是谷类植物,禾木本的一种,粟的营养价值很高,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和维生素,它不仅供食用,入药有清热、清渴,滋阴,补脾肾和肠胃,利小便、治水泻等功效,又可酿酒。其茎叶又是牲畜的优等饲料,它含粗蛋白质5-7%,超过一般牧草的含量1.5-2倍,而且纤维素少,质地较柔软,为骡、马所喜食;其谷糠又是猪、鸡的良好饲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