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采取熟料制袋和发酵料制袋两种方法,不能采取生料栽培,否则会导致生产失败。
1、熟料制袋。
熟料栽培是指培养料配置后先经高温灭菌,再进行播种和发菌的方法。高温平菇的栽培以这种方式最为适用,其好处一是培养料经高温灭菌后,料内营养能得到充分分解,便于平菇菌丝吸收,平菇菌丝生长速度快,对培养料的营养利用率高,可获得高产、稳产;二是采取该种方式后,培养料内可放心添加多种营养物质,而不必担心杂菌在发菌期污染菌棒;三是熟料栽培的料温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可防止生料栽培发菌中的烧堆现象;四是熟料栽培出菇早,同期播种,可比生料栽培提前出菇10~15天。熟料菌袋的规格可选用20厘米×45厘米×2.5~3丝为宜,不可过粗或过薄。
2、发酵料制袋。
该种方式是对培养料进行发酵处理,适用于发菌经验比较丰富的菇农。具体办法是将培养料加水拌匀后,建成宽1.5米左右,高1.2~1.5米左右,长度不限的料堆,料堆干料量应在500公斤以上,不能太少,以免料温不能升高或升得太慢。料堆上部应堆成龟背形,四周轻轻拍实,用直径约5厘米的木棒在料堆顶部打两行透气眼,再在料堆的中部及下部横向向里斜打一行透气孔,孔间距可为30厘米左右,用草帘、麻袋、鱼鳞袋等覆盖好。料堆覆盖好后,用温度表
测量料表层25厘米左右处温度,待温度升到55℃以上时,开始计时,维持12小时左右,进行翻堆,翻堆要领是将料堆上下换位,内外相调,翻好堆后,重新建堆,操作与初建堆时相同。当料堆温度再升到55℃以上时,保持12小时左右,进行第二次翻堆,一般需要翻堆3次。料发酵好后,拆堆降温,待温度降到30℃左右时,即可装袋。料袋规格可选用22~25厘米×45厘米×1.5~2丝的塑料袋,播种方式采取四层菌种三层培养料的层播方式,播好种后,在料袋四周及两头放菌种部位扎孔透气,两头及中间每层放菌种部位可各扎8~10个通气孔。
培养料的混配
平菇生长发育适宜的碳、氮比为20∶1,以此为依据设计培养料的配方约为:稻草88%、糠8%、草木灰3%、石膏粉1%、尿素0.3%,含水量65%~70%。将软化处理好的稻草按配方加入辅料和水后建堆发酵。
做畦时选近水源的平地或水稻田作栽培场。将场地做成1.2米宽,长度随场地而定的畦。开挖时先在畦中间留30厘米的土埂,土埂中间挖16~17厘米宽、20厘米深的水沟,土埂两边各挖45厘米宽、10厘米深的料池。挖出的土堆在畦四周,高约10厘米。挖好后先用5%~10%的石灰水或0.2%的多菌灵溶液浇洒整个畦床内外,再喷0.02%敌敌畏溶液,进行彻底消毒和杀虫。
铺料时每隔60厘米留4~5厘米空地供填土,每平方米用料12公斤左右,一次性铺入。采用麦粒菌种,用种量为干料的10%左右,先以5×5厘米的距离穴播,再在料面撒播1层,最后用木板压接种后气温在20℃以上时,第3天就应检查发菌情况,若膜内料温超过28℃时,可在晚间通风降温,切勿频繁揭膜通风,以免引起霉菌污染。只要保持畦中水沟内有水流动,一般不会出现高温。如发现杂菌污染,可用烧碱50克溶于1公斤水中,用注射器注在杂菌污染区及外围1周,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也可用石灰粉覆盖污染处。平压实,覆盖薄膜,盖上稻草发菌。
稻草栽培平菇,成本低,周期短,方法简单,效益高。平菇收获后的废料又是农作物的优质有机肥料,一举两得。
稻草软化处理。稻草表皮具有一层蜡质,这层蜡质能阻碍菌丝吃料。为消除蜡质,需对稻草进行软化处理。方法是:1、把稻草铺在干净地面上,用石磙反复碾压至稻草变软;2、将稻草切成2~3厘米长,浸泡于3%~4%石灰水溶液中,34小时后捞出,用清水冲去残液,调节好含水量;3、用饲料粉碎机,安装上直径约2厘米的筛网进行粉碎,粉碎后即成条片状,细薄、松散、绵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