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本能。中国由于幅员辽阔,气候多样,每个地区的饮食文化和烹饪技艺都不相同。因此会有很多食材相同的食物,不同的地方因叫法不同,做法不同,而本质却类似。
本质不同却很相似的食物,首先让我想起了武汉的精武鸭脖和周黑鸭。
精武鸭脖和周黑鸭所选用的主要原材料就是鸭鸭了,把鸭鸭的各个部位都给分解了,单独定价,是精武鸭脖和周黑鸭的一大特色。鸭头,鸭爪,鸭翅,鸭舌,鸭锁骨,鸭肠等等通过特定的食材腌料腌制而成。部位不同,价格差异特别大。精武鸭脖的口感主要是麻辣的,而周黑鸭主要是甜辣。有的人两者都爱,有的人偏爱其一。
精武鸭脖和周黑鸭已经成为武汉当地的特产了,我原以为武汉有精武鸭脖就够了,没曾想到作为后起之秀的周黑鸭也占据了武汉美食街的一番天地,而且被更多的食客所喜爱。
从上面两幅图就能看出,精武鸭脖由于辣味更重,颜色亮红色。而周黑鸭有些暗黑色,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叫周黑鸭的原因吧。
还有在我看来其实都跟饺子都差不多的东西,那就是云吞、馄饨还有抄手。都是有面皮有馅料的东西,因地域差异,叫法不同。广东人叫云吞,四川人叫抄手,其他地区基本就叫馄饨。其实在我看来都跟饺子差不多,就算比饺子要精致一些罢了。
还有中国的各类面食文化,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特色,刀切面,手擀面,刀削面,兰州拉面等。都是用面粉做的,但是因加工过程中刀法、手法的差异而叫的名字也不同。
还有哈尔滨红肠和南方的腊肠。主要原材料都是猪肉,都是将猪肉绞碎了,加入相应的调料,将肉馅灌入肠衣内制作而成。但是两者的工艺不同,哈尔滨红肠主要是熏制而成,南方的腊肠主要是风干而成的。所以两者虽然外表看上去相似,在口感上却有很大的不同。
麻辣火锅和麻辣香锅。爱吃麻辣火锅和麻辣香锅的人很容易就能看出来,其实二者并无多大的差异,只是一个里面带汤一个是干锅。我自己就会做麻辣香锅,每次没吃完了,加水又变成火锅了。
“橘生于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明就是相同的食物,移植到不同的产地,种植出来的果实是有较大差异的。
就拿玉米来说,南方因为气候适宜,日照时间长,多产甜玉米。而北方因为气候寒冷,多产粘玉米。二者虽然都是玉米,但是口感上差异较大。
我觉得中国人在吃的方面还是很有研究的,《舌尖上的中国》美食如云,不同的地域相同的食材就会制作出不同的没事。
这个问题呢,让我想到了我做餐饮,这几年来遇到过所有的相似的菜式。比如说麻辣拌和麻辣香锅,那这两个都是以自己挑选好的,各种蔬菜,荤菜和海鲜,一锅里面使用酱料和各种其它的调料炒制而成。
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东西,但是很多人的选择,就是喜欢吃麻辣拌,不喜欢吃麻辣香锅,其实我是不太明白这种人的想法的,因为这些东西那基本上都是一样的,连坐法都大致相同,只是说有一些店家的味道,做出来跟其他店家的不太一样而已。
因为就像这样相似的东西,其实特别多,特别多,如果说真的在餐饮行业里面经历了十来年的摸爬滚打的话,那要说出这些东西的话,简直是易如反掌。
除了题里面所说的麻辣烫啊冒菜啊,麻辣串儿啊这一类的东西,还有我刚刚提到的麻辣拌麻辣香锅,还有其他的一些,比如说,我们年轻人比较爱吃的一些鸭货,这一类压货的话,分为绝味、周黑鸭和久久鸭,这三种是市面上比较常见的,不是一个厂家不是一个商家,但是基本上是相同的,都是有一些凉菜,然后有一些鸭货的配置。
还有一些就是我们在早点上经常能吃到的烧饼和火烧,那这两种呢,也基本上都是大致相同,也都是有发面配不发的面,然后一起做出来的这个是,火烧呢他是用火烤制而成,或者说是烙到半熟之后放入炉里去烤,烤熟,然后拿出来食用!
而烧饼呢,基本上就是跟烙饼一样是纯烙出来的。而且烧饼上面基本上都是有芝麻的,火车上基本上都没有。
那还有我们家居常做的一些食品,比如说,混沌抄手和云吞,有的人都会认为这三样东西根本就是一种,实际上他不是,只不过都是一种皮儿,包着馅儿,然后配合汤一起上来吃的。
还有我们过元宵节时候吃的元宵和汤圆儿,这两种也是不一样的,汤圆儿呢基本上都是包出来的,是用糯米的皮儿包着馅儿,然后包圆了之后冷冻或者是直接煮就可以,而元宵呢,他是一点儿点儿的在面上滚出来的也比较不爱熟煮的时候要煮很长时间才可以吃。
上述所说的东西呢,只是中国食物当中,常见的这么几种大致相同本质却不同的食物,因为中国自古就可以做出满汉全席,而满汉全席菜色菜系包含的特别复杂,但是里面相似的东西也是有很多的,从古至今我们就能做出很多这样的东西,而一点点的发展到了现在我们能做出来的东西越来越多了,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尽的。
其实说起来相似而不同的食物简直太多了,数也数不清。我呢,本来是一个不甚讲究的吃货,也就是说只要好吃的什么都吃,又不是那种老餮,尝尝味道放了什么调料都知道。在这里就说一说常吃的又分不太清,糊里糊涂的好吃的吧?
1、火锅、麻辣烫、冒菜、麻辣香锅、干锅
这几种大体上还是能分出来的,不过我区分的程度很有限。火锅呢,是自己要把食材扔进锅里去了;麻辣烫是别人串好扔进去,自己再捞出,加点调料吃;冒菜是做好了的,一大碗给你端上来;麻辣香锅和火锅差不多,但没有汤,也是做好的,端上来;干锅和麻辣香锅很像,差别在于有汤,锅底下有火还在煮。
2、凉皮、米皮、粉皮、面皮
这几种我就属于比较糊涂的了。
凉皮是面做的,根据材质不同,颜色不同,黄色的是小米面,白色的是白面,棕色的是荞麦面,绿色我不知道是什么面,也许加了蔬菜汁?也有可能是绿豆面。凉皮做的时候,需要洗面筋,还要蒸,总之步骤很繁琐。
米皮,我推断是大米做的,至于操作方法就不知道了。
粉皮,不知道是什么做的,但我推断可能会增加琼脂,因为更透明和有弹性。
面皮和凉皮差不多,但不像凉皮儿那样劲道,更薄更软一点。
这几种你不告诉我是什么,光凭吃我可能都吃不出来。
3、栗子羹、羊羹、豌豆黄。
这几样是小时候常吃的小吃,但是我基本上只能依靠颜色来区分。
栗子羹和羊羹都是深棕色的,栗子羹颜色稍淡一点,应该是板栗粉做的。
羊羹没有一点羊的腥味,我推断是红豆粉做的。
豌豆黄是豌豆做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所以小的时候我曾经怀疑过绿色的豌豆怎么会做出来黄色的豌豆黄。
4、山药泥、土豆泥
这两种大体味道上还能分出来的,只不过形状上不好判定,尤其是蓝莓山药和土豆泥沙拉。我做的蓝莓土豆泥也挺好吃的。
5、香芋卷、春卷、红豆沙卷
这三种的外观都差不多,尤其有的可能是油炸,有的加些芝麻,但总体而言从外观上是判断不出来有什么差别的。
香芋卷里边搁的是芋头吗?反正是紫色的。
春卷可放过的东西就多了,各种各样的材质都有什么粉丝、蔬菜、鸡蛋……任何食材都可以往里塞。
红豆沙卷最简单,里面放的就是红豆沙。当然还有放红小豆的。
说到吃,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数不清的好吃的,我很庆幸自己是个不减肥的吃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