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杨涛
从亚洲到欧洲,又从欧洲回到亚洲,对于当今社会的快节奏而言,只是十几个小时的飞行时间。而数十张玻璃底片,却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来走完这段旅程。
这些尘封于木盒中多年的玻璃底片,随着一台老式相机,被收藏爱好者从法国带回成都,为我们揭开了百年前,一个法国家庭在异国生活的回忆片段。
照片上的人是谁,他们的后代又在哪里?让这些照片告诉你。
百年前的玻璃底片
收藏爱好者杨女士,有一个藏品,是百年前的便携式大画幅相机。
这个相机,是一个收藏家朋友从法国古董市场带回来的老相机,和这部相机一起被带到成都的,还有几个当时用来装底片的木头盒子。当她擦拭盒子上的灰尘时,沉甸甸的重量引得她小心地打开盒盖,一探究竟。
要不是这个偶然的机会,这些玻璃底片可能又会忽略在某个角落里,继续沉默。
几张散发着岁月味道的底片静静地躺在盒子里,透过阳光,底片上的景物清晰可见。
这是百年前的摄影师们使用的玻璃底片!
芭蕉树、藤椅、打着赤脚的人??有着多次东南亚旅行经验的杨女士立即被底片上的风物吸引,她知道,这应该不是关于法国本土的照片。
带着疑问,杨女士专门查找了法国殖民越南时期的老照片,不管是服装还是建筑,都和底片上的十分相似。
“应该是法国殖民海外时期,而且照片上的人物级别不低。”
杨女士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张底片对着阳光观看。画面上一家三口在草地上,母亲抱着孩子,父亲穿着一身白军装,一脸慈祥。
在法国三顾古董店
把老相机和底片盒带回中国的,是杨女士的收藏家朋友王先生。
王先生是定居在法国普罗旺斯的中国人,每个月,他都会去法国南部一个叫阿维侬的古董市场淘宝。王先生在市场上第一次看到这台老相机时就爱不释手,但卖家要价太高,让他无法接受。
一个月后,按捺不住的王先生又和卖家见面沟通,可价格还是太高,无法成交。又过一个月,换成卖家坐不住了,一见到王先生就主动招呼,最后,双方以一个皆大欢喜的价格成交。
原本,王先生只想要那部相机,结果卖家又从店里搬出几个装满相机配件的箱子,那些玻璃底片就在其中。
“据出售相机的老板回忆,这部老相机是一个当地年轻人送来的。”
王先生时说,阿维侬市场周边曾经是很多法国贵族居住的区域,最近几年,对家族历史不感兴趣的年轻人不时会把古旧物品拿到古董市场出售。
古老的摄影技法
杨女士说,她希望这些照片能被热爱历史的人解读,与她分享其中的故事。
记者翻拍这些玻璃底片后,发给了知名摄影人骆丹。他在看了后认为,这些照片应该是1871年干版摄影技术出现之后拍摄的。
骆丹说,干版摄影法出现之后,由于携带方便,不用随拍随冲洗,所以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在看到的很多百年老照片都是使用这一技术拍摄的。“这种技术和现在的胶片原理几乎没有区别,只是感光材料的介质不同,一个是玻璃,一个是塑胶。”
“由于保存不易,许多玻璃底片在历史的动荡中遗失,这次我们能够直接接触到最原始的百年前的影像,十分珍贵。”骆丹说。
骆丹认为,这种古老的摄影法在现今数码影像冲斥的年代,尤为珍贵,其成像的独特性,以及影调的质感,都让人喜欢。
“这些影像,不仅真实还原了法国殖民时期的场景,而且人物神态中的那种素朴和纯粹,都很打动人心。”
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接壤,越南的泉币叫“越南盾”对人民币汇率大概是1人民币:3000旁边的越南盾,越南属于发展中国家,实行改造凋零的二十多年来,越南的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速度,越南被称为最像中国的国家,街道环境差不多和80年代的中国同样平凡。
越南的生齿只需9500多万,摩托车数量却达到近3800万辆,号称“摩托车王国”
消费水平差不多和现在的中国异样,越南的胡志明市消费水平更是和北京异样,在那里随便买个生果就是几十万,在外住个宾馆也要两百多人民币,做一次公交车要花几千越南盾。据悉越南胡志明市的房价更是贵的离谱,一个320平方米的楼房标价35万美元,485平方米的未开发地盘标价61万美元,350平米的旅社标价90万美元,听说未来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