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想,我实在有太多话要说,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在我心目中理想是神圣的,而正儿八经的讨论则难免会给人一种喊口号表决心的感觉,何况理想也确实是太不可思议了!不过最主要的还是因为理想是这样一种如此成王败寇的东西——只有在事情成功实现了,那之前的想法才叫理想,否则只是贻笑大方的妄想罢了,因此也就派生出诸如自大和自信、固执和执着、自卑和自谦这样的词语,其实两者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唯一的区别是后者只用来形容成功了的人,历史是由创造历史的人书写的,那些失败者们只能让自己未遂的理想盖上一个叫做妄想的戳!所以,我几乎从来不谈理想,如果我做到了我一直为之努力的事,那么这些事情自然会被当作理想来提起,如果这些努力全部都做了无用功那么他们就只能被当作教训给人当反面教材了。
如果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那么理想就是成功之父了,失败就像分娩一样是喜悦前的痛苦万分心如刀绞欲罢不能,而理想则是促成这一切的根源,但是为了成功这一切也就值得忍受了。时至今日,尤其是当今社会,成功这样一个美丽的字眼也被蒙上了一层功利和世故,甚至被量化为一种数据或者恶俗的标准,而我这里说的成功是更单纯的那种,成功应该是一种心情或者一种状态,再简单一点成功应该就是一种满足,一种在不懈追求之后的满足!每个人的理想可能都不尽相同,但是理想实现后的满足感、成就感应该并无二致,只是成就感现在也同样是一种越来越功利的感觉了。
什么才是一部好的电影?精彩的剧情?华丽的画面?震撼的视觉效果?还是深邃的思想?我想,都不是。
想来,我看过的片子不下百部,以上各种都看过,但为有这一部能打动我,一部真正感动人的片子。
记得第一次看是在一个星期天下午,百无聊赖中打开了电视,看到CCTV-1有部电影,叫《十月的天空》,于是看了起来。没想到,我竟被深深打动,那些执着于梦想的孩子,还记得海默第一次看到飞行物时的眼神,那样的着迷。为理想而着迷可能才是为理想奋斗的根源吧。
更让我掉泪的是父亲的爱,看似严厉,不讲理的父亲,其实深深的爱着儿子,只是不知道怎么表达对孩子的爱。那位父亲一出场就让我想起了我父亲,他也是个工人,每天加班加到很晚,很晚,大汗淋漓的回来,只能挣到养家糊口的钱,他有时候也是那么蛮不讲理,现在回想起来才发现那是爱,虽然不那么富有智慧,不一定是对的。
后来我在《CE疯狂英语》上看到一首小诗《A father’ s love》,又想起那个雨夜,我的眼泪默默流下。 后来,我在网上下这部电影,找了半天,才在电驴找的,但至今我只看了3遍,因为我怕,我怕不能自拔,不能控制自己。。。。
这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励志片,但凡励志片总少不了隐隐约约的搀杂些主旋律的说教在里面,这让我很烦,但是励志片让人温暖的是——理想——一种能让人浑然忘我偏执狭隘丧失理智不知天高地厚敢在马王爷面前动土的东西,就像一种病一样让得了的人把自己所有的精力、所有的奋斗、所有的牺牲都投注其上……在本片的故事中是五十年代末弗吉尼亚州某煤矿矿区里的四个高中生要造火箭,乍一听还以为又回到了“大跃进”一般,连微积分都不会的人要造火箭,这简直比所有盲目狂热的豪言壮语更让人觉得没谱,但是信念一旦发生了推动作用也往往是惊世骇俗的,人的潜力究竟有多大就跟人的潜力本身一样无人知晓……其实这几个高中生要造火箭的目的无他就是想夺得发明展览奖并引来大学奖学金从而走出矿区摆脱世代当矿工的命运,而结局跟理想这个美好的字眼一样完美,他们都做到了!这个故事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片中男主角的生活原型于一九九八年从NASA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