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有三点:习惯了中国的饮食、习惯了中国便利、表达习惯受到中国人的影响。
我有很多的朋友很喜欢中国的食物,不同的地区都有不同的美食,相同的食材也有着不同的烹饪方法,口味更是多种多样,今天想吃大盘鸡还是热干面,除了家门口随便选,而且很多美食不一定非要到当地才能吃到,很多美味的小店常常散发出迷人的香味。
我想很多人都不会拒绝手机支付和共享经济带来的便利,外国人也是如此,无论在哪里直接扫码付款就可以了,哪怕是自行车存车,你说自己没有零钱的时候,看车大姨会悠悠的举起一张二维码,眉毛一挑,你也只能乖乖扫码。无论到哪个城市你都可以找到共享单车的影子,扫码就器简直太方便了。订票、订酒店只需要打开相关APP,直接解决。更别说深夜外卖了,无论几点都会有热乎乎的饭菜等着你,虽然常说中国不如外国怎么样,但是中国的很多便利也的确是外国无法比拟的。
最后是表达习惯,外国人也会受到影响,从最初的:Long time no see 再到 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这不过是最初的中文直译。现在我们形容一个东西不高端会说LOW啊,于是很多外国人也习惯了,这个表达,这就是文化交流的乐趣啊。
公众号:废柴的战斗笔记(ID:noteoflifestyle)
我不知道外国人到中国后最大的改变是什么?我只知道他(她)们有如下表现:
一、不会说中国话的学会了简单的中国话。
如:你好、谢谢、吃饭了吗、多少钱、还能便宜点吗?等等简单中文。
二、学会了中国礼节。
见面对尊敬的人或长辈行鞠躬礼,对一般人行握手礼。而不是他们用惯了的拥抱礼、亲吻礼。
三、学会了用中国筷子。
(广州黑人街)
每一个在中国的外国人都对中国的美食感兴趣,尤其对中国的筷子感兴趣,那种笨笨的动作常让中国人忍俊不禁。
四、有的中国通常驻中国不走了。
外国人中的中国通,他(她)们不仅比普通中国人更熟悉中国的历史、各地民俗、美食、风物名胜、文化等,而且一口普通话说得比大多数国人标准多了。
(李白和撒贝宁)(加拿大人大山与中国妻)
有不少的中国通干脆不走了,娶中国妻子,嫁中国男人,在中国就业,乐不思蜀被中国同化了。
我不知道她(他)们在中国的感受如何,你们知道吗?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