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你对苏州阳澄湖的大闸蟹早有耳闻,沙家浜就位于阳澄湖的北侧,有点杭州西溪湿地的意境。京剧样板戏《沙家浜》的发源地,电视剧《沙家浜》也在此拍摄。坐乌篷船深入芦苇荡,游览湿地风光。春季绿意盎然,一片静谧;夏季荷花盛开,一片恬雅;秋冬芦苇枯黄,一片萧索。无论是哪个季节来,都各有一番滋味。
双塔点心铺:最有苏味最老字号的苏州早点:
藏书羊肉:藏书羊肉是江苏省苏州汉族风味小吃。历史悠久,以其独特的烧煮技艺,烹调成各式羊肉菜肴。烧煮而成,白烧以汤色乳白,香气浓郁,肉酥而不烂,口感鲜而不腻。藏书羊肉是江苏省苏州汉族风味小吃。历史悠久,以其独特的烧煮技艺,烹调成各式羊肉菜肴。烧煮而成,白烧以汤色乳白,香气浓郁,肉酥而不烂,口感鲜而不腻。
同德兴面馆:这家面馆我认为是必吃中的必吃,游客推荐去十全街那家总店,环境最好。学校附近的商场后来也开了一家分店,着实拯救了我的小馋嘴。以前吃面口味很重,这种清一色的面我是拒绝吃的。但这家的面味道鲜美到原味就很好入口,再点上几个小菜,热热汤面大口下肚的感觉真的活似神仙。
得月楼:如果说去杭州一定要吃的正餐是楼外楼,那么来苏州必定是得月楼了。观前街附近的太监弄里的一家百年老店,圆形拱门、高高悬挂的灯笼、木质大圆桌,古色古香,颇有味道,慕名而来的食客络绎不绝。上菜速度很快,虽然有点小贵,但是味道真的是没话说的。既然来了苏州,那么作为苏州最有名的饭店之一,你一定要来尝试一下。
黄天源:苏州玄妙观隔壁的黄天源,是家响当当的糕团老字号了。过去,苏州人大都爱吃甜糯之食,糕团食品自古也是苏州人时令饮食的一种习俗。窗口有散装的现制点心,店内有包装的特产手信。虽然糕团是这家店的一段佳话,但答主还是最喜欢青团呐~苏州玄妙观隔壁的黄天源,是家响当当的糕团老字号了。
长发肉月饼:苏式月饼皮,里面是鲜肉,有汤汁,因此只能现吃(也是甜咸口的肉)。临顿路的长发西饼口买月饼的从早上七点多就开始排队,而且前面常有人四五十个一买,更有甚者一口气买一百个。这夸张的排队有力地证实了肉月饼的吸引力和馋嘴度。看看一锅锅出炉的月饼,看看一张张快点买到月饼期盼的脸,这就是它的魅力,无可替代。
万福兴:一年四季的糕团都很好吃。不爱吃糕团的(青团是离开苏州后至今还很怀念的一个小甜点,不管爱不爱吃甜的都请一定替我再尝一口 TwT)到店吃馄饨、面、汤团,他家的汤团也是很好吃的。又是一家老字号,一年四季的糕团都很好吃。
平江路必吃美食:鸡脚旮旯、苏妃奶酪、鱼食饭稻土灶馆
苏州是鱼米之乡,物产丰富,比邻阳澄湖和太湖,四时产物各不相同,任何时候来都有惊喜。我就分季节来说一说,这些都是来苏州必须品尝的地道美食,赶上啥就看缘分了。
一开春没多久,就是明前的碧螺春上市的时候。趁着喝茶采茶的这阵风,苏州人民都纷纷开车前往太湖边去踏青玩乐了。
太湖边的东山和西山两座村庄遍布农家乐,可以吃到著名的“太湖三白”——白鱼、银鱼和白虾。白鱼清蒸,白虾以白灼为主,新鲜水产吃的就是个本来味道。
银鱼最常见的做法是银鱼炒蛋,也是我超爱吃的一道菜。银鱼是种没骨头蝌蚪般大小的小小鱼,吃起来跟炒鸡蛋的口感也挺类似,但多了一丝鱼鲜味儿。
春末夏初时,也是枇杷成熟的季节。苏州的枇杷以东山的白玉枇杷和西山的青种枇杷最为有特色。我每年最盼望的也是枇杷上市的日子了,也不长,最多十来天,错过了再等一年。
不过枇杷快要下市时,杨梅又粉墨登场了。新鲜采摘的杨梅个大肉厚,用冰糖煮了放进冰箱,整个夏天都有冰镇杨梅吃了,想一想都流口水。
秋天是大丰收的季节,这时苏州盛产的鸡头米也成熟了,街上到处能见着剥鸡头米的人。新鲜的鸡头米买回家,煮碗糖水喝喝不要太开心。鸡头米吃起来糯糯的,炖汤煲粥既美味又养生,而我最爱的还是鸡头米炒虾仁。
深秋时节当然是吃大闸蟹啦。阳澄湖的大闸蟹太有名,好一点的饭店都卖到几百块一只。不过苏州本地人大多吃太湖蟹,也一样好吃,价格实惠,吃得更过瘾。中秋节圆月当空时,煮几只螃蟹,倒一杯黄酒,是再惬意不过的过节方式了。
记得苏州的糕点好像很是有名的。并且也都是一些老牌子,百年味道的这些。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实在美极了,我如果苏州三次,其实还是非常喜欢这个城市的,城市风景迷人,更何况苏州的美食也是让人垂涎三尺的。
苏州有一家生煎包特别好吃,店铺名是哑巴生煎。这家店的生煎包煎的外面皮脆脆的,而且肉馅非常不腻,我自己一般不太吃肉馅,但是这家店的生煎包我能吃三四个呢。
到了苏州肯定要吃苏式拌面,我特别喜欢吃,不仅浇头特别多,而且口味非常符合我意,直到我离开苏州后,在自己城市里到处找苏式拌面吃。
苏州还有一个好吃的小甜品叫糖水鸡头米,开始我并不知道鸡头米是什么玩意儿?听都没听过呢。后来老板告诉我这是芡实,口感糯糯的,好吃极了。
苏州一般到店里都会有一些有名的杭帮菜,松鼠桂鱼,鳝丝糊,这两个菜也是我特别喜欢吃的,有机会你们到苏州一定要品尝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