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法白酒是1975年才开始全面推广上市的酿造工艺,出品成本上比传统工艺低了将近5倍,速率却高了几十甚至上百倍。简单说就是工业化生产食用酒精勾兑纯净水成酒的过程,一直以来人们对往酒里兑水的做法恨到骨子里,所以市场上一些商家做个营销文案,说个古法酿造全粮酒就是不上头,或者就说喝要喝50度以上的高度酒,高度酒都不是勾兑酒等等。人们就信以为真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现在市场上80块以下所有白酒基本都是液态法酿造的,无论高度低度,都是液态法酿造的白酒。液态法白酒由于效率更高,产量足够大,就决定了价格就可以做的低一些,去覆盖底层市场。说道这里,也就说明白了,液态法白酒,虽然没有固态法酿造成本高,但是过硬的品牌和酒厂出来的产品,喝起来其实并不会比固态法的差,区别么,那就分人吧,口味和习惯毕竟不同。
我觉得有内在区别和外在区别。
内在包括原料、工艺和时间:
很多酒在初始原料的价格上就会差出好几倍,再耗费时间与劳动力,价格自然不同;不同的工艺会影响酒生产周期的长短,用多重工艺五年酿成的酒和短时间勾兑发酵而成的酒,价格自然不同;
好酒是要陈酿的,是随着外界的条件自然变化的,时间的消耗和酒的自然挥发也会大大增加酒的成本,价格也就自然不同了。
外在包括产品的包装和品牌定位:
精致的包装,加上后期的广告宣传就会与十几块的酒拉开距离;品牌的定位上有的酒是走的亲民路线,有的酒走的是奢侈路线。
这,就是十几块的白酒和几百块白酒的区别。
固态法白酒,古法酿造的工艺对于后面的步骤就要求更大了,在陈化这道工艺过程中如何将原材料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杂醇类物质进行消除是关键,如果不能,那酿出来的酒啥味道都有,酸中有苦又有辣,头晕头疼就更别提了。所以古法酿制听起来好听,做起来可真不是随便一个想做就能做得出来的。工艺不过关的酒,还不如液态法做出的酒质量好。所以固态法白酒价格注定会高一些,100块钱以下几乎是买不到固态法酿造的白酒。要说和便宜的液态法酿酒对比起来的区别呢,唯一的可能就是口感和香型了。个人认为是为了更多的一点是出在了相对稀有吧,毕竟产能有限。
陈酿的方法一般是把生产出来的新酒放在陶、瓷等具有轻微透气性的容器内,随自然界温度、湿度的变化而变化,而不是人工的调整。时间本身的消耗就是一项非常高的硬成本,每年产出的酒要封存放三年以上才能勾兑,勾兑后又要存放一年以上才能出厂,其中加上投料、发酵、烤酒的时间,酒龄至少都在五年以上。在时间的流逝中,酒还会挥发的。装酒的器具本身需要成本不说,而且还有渗漏、破碎的风险。综合起来看,成本高得吓人。
纯粮固态酿酒,其原料标准很高,必须是高梁、玉米、小麦、大米、糯米、大麦、荞麦等谷物(不包括薯类与果蔬类),要求颗粒均匀饱满、新鲜、无虫蛀、无霉变。谷物的出酒率大概是40%-45%,而大米高粱的价格大家心中有数,折算下来,第二种生产方式只算原料成本大概也是第一种方式的2倍及以上了。
配置型白酒,就是食用酒精经过降度和使用正常的勾兑技术进行调兑而成。而食用酒精现在的可用原料很多,像薯干、玉米、糖蜜、秸秆都可以发酵蒸馏酒精。此称为液态酿酒,好处就是可控、干净、效率高。市面上一吨食用酒精的大概价格在5000-6000元,当然也要分原料和等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