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各种美食琳琅满目,要说好吃的实在太多了,但我觉得最好吃的东西是在你最饿的时候吃下的才是最美味的。记得在我十二岁那年的夏天,我们家打稻谷的那天,已经是下午二点多了,太阳很毒辣,我们打稻谷要一边用脚踩打谷机,一边手持稻谷杆喂进机器,那是相当费气力的体力活,流了许多汗,又累又饿,回家时手脚都在打颤,看到桌上的回锅肉,凉拌竹笋,一下觉得人都饿晕了,于是拿个大碗,盛上饭就猛吃,那腰方回锅肉太好吃了,一咬油都流出来了。再挟上那拌菜青椒又辣又香,使劲刨饭来吃,大块大块的肉嚼两下就吞下去了,吃起来好过瘾的,还有那凉拌竹笋,虽说只放了点碎青椒,盐,味精,但对一个饿极了的人来说,那脆脆的略带苦味的笋子太下饭了,一口气吃了四大碗饭。这就是一个十二岁女汉子的午餐,狼吞虎咽的,不可想象。是饭菜太美味了?不,是人在最需要吃的时候,那什么都很好吃。
记得我爸我妈有一年不在家,走的时候也没给我留钱,家里只有米面油,但是我那时候也就十一岁,还带着我妹妹,吃了好多天的稀饭,后来邻居看我俩可怜,送了一箱方便面,就是一块钱一袋的那种,我和妹妹一人吃了三包,那味道至今还回味无穷!后来长大了,生活条件好了,但是还是觉得那时候的方便面好吃,一直在寻找当时的味道!写到这的时候,眼睛酸酸的!现在我三十三了!那时候家穷,周围的邻居都不富裕!有和我一样感同深受的人吗?
高中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学校南门外面的“十里香牛肉拉面”了吧。那时高三补课,春节只放十天假,高一高二都放假了学校人少,反正就是很冷的,早晨出去吃一碗冒热气的牛肉拉面,然后一整天都感觉很舒服,可能因为条件比较刻苦吧,毕竟高三那时候补课真的很累,也很辛苦的,所以九觉得很好吃,很温暖,现在偶尔也很想吃,无奈这里没有正宗的拉面。
我自己是一个在吃上没有特别嗜好的人,总觉得小时候吃过的东西就是最好吃的,但奇怪的是,虽然时刻怀念那些味道,真正吃到嘴后,却觉得不过如此。但总觉得,最好吃的东西就是小时候吃过的那些东西,即使再普通不过。 其实比山珍海味比起来最好吃的还是妈妈包的饺子最好吃了。那就是家的味道。
面疙瘩汤,小时候闹肚疼,疼得打滚。被打人带到赤脚医生那里打了一针,回家趴啦半天不疼了。但是开始饥肠辘辘。奶奶给做了一碗菠菜面疙瘩汤,打有鸡蛋花,咸咸的香香的。吃完感觉真好!现在奶奶不在了,爸妈做的总是吃不到小时候的味道……
记忆中的味道永远是最好吃的,那就是奶奶做的饭菜,虽然她的饭菜没有特别好看,但就是特别好吃,有时候仅仅是一大块鱼就能吃两碗饭。她总是能变出各种花样,比如说水煮蛋剥壳后又跟肉一起抄,太香了。只是现在再也没有人会这样做给我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