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的话,就一定是饺子,然后热几个下午正餐时的菜。下午这次正餐要有鱼,鲤鱼,红烧的,有时也会有带鱼。要有鸡,基本是炖的,炖蘑菇粉条啦,炖酸菜粉条啦,解腻。有凉菜,用干豆腐白菜粉丝黄瓜之类拌成,爽口。应该还会有炒鸡蛋,别看炒鸡蛋平常,可是在零下二十几度的东北年三十,能吃到自家鸡下的笨鸡蛋,那也是美味啦。会有花生米,炸的,有人家喜咸撒点盐,有人家喜甜撒绵白糖,也有可能挂浆。会有蒸猪肘子或者猪头肉之类的。很多人家会在年前熬猪皮冻,放常温保存,吃时切片撒上蒜酱。因为我爸不吃肉,我小时候我妈买冻精给我爸熬冻子,不知道是啥成分,我爸应该是吃了。家里有小孩的基本还会有炸干果炸丸子炸虾片之类的,平时吃不到零食,就拿这个给孩子解馋了。剩下其他做什么也就随机了吧,一般做6个8个菜,寓意好,我妈喜欢做9个,说9最大。过年期间也会吃年前蒸好的馒头啦糖三角啦粘豆包啦,家庭主妇忙了一年了,正月里孩子们就能热热剩菜和这些干粮,一顿饭就解决了,妈妈奶奶们能稍稍歇歇。
坐标吉林长春九台,在东北过了一次年,差点没饿死。福建远嫁东北,我早上吃的清淡,早上很早就开始吃饭,我吃的白粥,想着过年,早上吃清淡点,反正有中饭,晚饭。没想到等半天没有中饭,只有晚饭,这给我饿的啊,别提多难受了,过年,家里也没什么零食水果可以充饥,水都很少。我婆婆听说我饿了,说提早吃年夜饭,五点多吃的饭。年夜饭也一般,一条鱼,排骨,凉菜,饺子,两个炒菜,猪蹄,也没什菜,😹😹,第一次过年会饿肚子的😹😹我公婆都是很节省的老人,加上家里条件不好,公婆平时都不怎么吃肉,一般有客人才会做肉,自己在家就是蘸酱菜或者随便吃点。然后什么大鹅,锅包肉那些东北名菜,我婆婆说不好吃,没什么吃头,跟她说乱炖,她问是什么东西,我给她解释乱炖,她说她们村没人吃那玩意。还有吃鸡从来不炖蘑菇,婆婆家除了猪肉,其他都吃的很少,不爱吃鱼,不吃牛羊肉,没吃过海鲜😹😹😹我怀疑我嫁了个假东北
诶……我家是只要过节必须有鱼,春节更是如此。有的时候还会买一只烧鸡回来,去年就买了,但是没几个人愿意吃。猪蹄是一定要有的,还有酱牛肉啊,大虾什么的,也会做拌凉菜,我个人喜欢水煮肉片。有一些家庭会用皮冻代替凉菜,还有松花蛋(就是皮蛋啦)也可以代替凉菜。排骨嘛……最近几年牙都不好,怕啃不动,虽然我超想吃猪排骨或者羊排……半夜的时候看着晚会包饺子,传统让我们家春节只包猪肉白菜水饺,今年倒是想吃羊肉馅饺子,都新时代了就不要那么传统了嘛。除此之外就是各种零食,花生瓜子糖果巧克力饮料水果等等。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年夜饭菜花样繁多丰盛。八十年代前并没有这些东西。鱼,鸡,猪肉,猪的头蹄下水可以做很多样菜。由于冬季,蔬菜只有芹菜,蒜苗,冬储白菜。各别地方能有点韭菜,大豆腐,干豆腐,肉皮冻。半夜主食,芹菜馅,白菜蒜苗馅的水饺。当然各样菜做的都不多,剩的好菜饺子之类都冻上留正月来客时吃。瓜子糖块花生装在一起在同水果,冻秋梨,冻柿子招待客人。困难时代对儿童来说只有春节是最期盼,最开心的了!
进入腊月包豆包蒸年糕,杀猪,腊月二十七八晚上煮一大锅骨头肉,象蒙古族一样吃肉。三十四顿饭,下午六点吃点简单的,除夕和初一一天吃素,也有两三天素的,酸菜豆腐素馅饺子,初一接着吃,饺子里面放钱币。三十中午和初二到初五就是吃八个菜了,不外乎山珍海味水陆齐备,其中鱼鸡不可少,有东北特色莱一鸡肉冻,这里从前是蒙古游牧地,有些风俗受蒙古族影响,有没有也在除夕初一吃素风俗的?
鸡(整只)、鱼(整条)、猪爪(鸡爪也行,有抓挠),这些是有吉利寓意的。卷签、皮冻、灌肠、炒肥肠,这些是我们家人爱吃哒,蒜薹炒肉、凉拌菜、炒豆角,这些是解腻的。其它看着上。都会凑双数。除夕饺子不用白菜(来年白干)、蘸酱不用蒜泥(来年要被算计),除夕的时候饺子不能全吃完要剩下一些(取年年有余),包的时候要带出第二天早上的份,初一早上煮饺子,菜随便吃,大蒜也随便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