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其实,美味水平来讲,台北是次于台中,更次于台南的。而台湾的不少美食,我总不经意在大陆的其他地方找到类似的并且更美味的存在,当然这种比较视口味也是见仁见智。但是各种各样的夜市,各类各色的美食,让人眼花缭乱直至狗眼亮瞎。事实上我比较推荐士林夜市,虽然很多人觉得坑,那种别具一格喧闹,确是之前从未体验过的,对于我等草根来说,在热情的招呼声中,试吃撑死,也是实在销魂呐。若要选出心中两种顶级美食,一是在台中,试吃的刚出炉的凤梨酥,不含酒精,让人也醉;二是各种水果,在台湾的五周中,头可断,水果不可断,未含酒精,也让人醉我去。
我觉得圣地的内涵应该很广。除了吃,还会有他独特的吃文化才能算圣地了。以我生活的成都为例。首先是特色美食了。成都大家第一印象是火锅,然后从火锅中又衍生了许多不同的吃法,比如火锅——一群人的火锅,串串香——几个人的火锅,麻辣烫/冒菜——一个人的火锅同时,火锅分红锅,白锅,鸳鸯锅,从品种来分,又有牛杂火锅,鱼火锅等等一系列火锅串串香分小火锅,冷锅串串,以及钵钵鸡冒菜分荤冒菜,素冒菜,我觉得吃货圣地的首要条件就是美食的衍生,单独的品种已经不能满足吃货的需求了,从而诞生了各种类别的美食。
我心目中的吃货圣地,应该是汇聚了各种菜系各种口味各种档次的餐饮,而且每个种类都有比较地道的,能被当地人认可的店。在交通如此发达的今天,在另一座城市复制某个地域的特色美食,已经具有很高的可行性了。至少,我在上海吃到的比较好的广式早茶,和我家楼下从小吃到大的早茶,味道差异不会超过10%。当“地道”成为可以复制的标准后,“多样性”就成为了衡量吃货圣地的标杆。而在这一点上,香港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吃过牛肉丸吧,如果你去过福合埕,你会发现你以前没有吃过牛肉丸。吃过火锅吧,试过纯牛肉的火锅吗,菜单上全是牛的全身各不同部位的肉,一个鲜字,哪家店里如果哪天卖的不是当天宰的肉,估计经营惨淡也是早晚了;一个嫩字,这口感,尼玛还是肉吗;一个爽子,很难想象在东南一隅也和西北一样大口吃肉。不管是牛肉,海鲜,还是其他各色小吃,当地人对食物的极致追求,也是封圣的一大理由。
四川省是众多旅游行人都向往的美食天堂,四川美女多,肤白貌美,好吃的也特别多。关键四川人民的生活节奏很慢,容易让人一闲下来就会找吃的。好在,四川虽然旅游人流量逐年在增大,但是他们的消费水平并不是很高,所以一到假期,全国各地的学生上班族都会往那边挤,除了是重庆的网红轻轨,洪崖洞,还有就是当地的美食!它是黑暗料理。
广州。早茶怎么能放过,带上一张报纸,广州酒家,东山宾馆,稻香酒家,找个地方做一上午,去吧,不谢;肠粉怎么能放过,把昨天的报纸带上,泮溪酒家,银记,去吧,不谢;白切鸡,姜葱鸡,不管什么鸡吧,去哪儿我也不知道,反正不能放过,去吧,不好意思;甜品怎么能放过,满记顺记,去吧,口水流到键盘我就不多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