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山西人,家乡饮食的口味偏重,咸、辣、酸,都很给劲。来北京上学之后,接触的南方人多了起来,学校食堂里的菜大部分也是偏南方口味一些,比较淡、甜。一开始很难适应,还自己从家来带调料来。也很难理解南方人为什么吃那么淡。有次被上海的同学拉去吃什么鸡,端上来吓我一跳,那就是一只被扒光了毛的鸡煮了煮,怎么吃啊!上海同学说,你不觉得你们把食物做的那么咸那么辣,就把食物的本来味道遮盖了吗,那样你们吃的到底是这东西还是调料啊?当时觉得他这么说还挺有道理,从那以后就让自己也去吃淡的东西,试着品尝食物本身的味道。有几次感觉还真是尝到了食物本来的那种香味。后来我的口味就慢慢变了。现在基本上很难接受又咸又辣的味道了。不过回家就惨了,觉得每道菜都咸。
饮食习惯源自我们小时候的家庭环境,所形成的条件反射。在电视上曾经看过一个吃石记的节目,讲述一个婆婆从小开始就非常习惯吃石头,一天不吃就会觉得不舒服,最后经过专家的调查发现,婆婆及其家人都认为,因为吃了石头才治好了罗婆婆从小不会走路的软骨病。而我们正常人得到的条件反射是石头是不能拿来吃的,会对身体强烈有害。要改变这些条件反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如果有毅力坚持,经过长时间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样能做的到。
改变习惯是很不容易的,不要着急,要循序渐进的改。如果要你一下子戒除所有习惯肯定非常痛苦,你可以先试着改变一条,比如坚持晚上坚决不吃零食,据说人的习惯周期28天左右,坚持一个月后,你就会习惯了。这样再改下一个不良习惯,渐渐地改掉所有的。千万不要妄想一下子改掉所有,不仅你自己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自暴自弃,连你的身体都会受不了的。
定规矩,减少零食。吃食物之前先预想后果。看到一大盘炸薯条时,不再想吃掉它会多高兴,而先想这是平时量的两倍之多,吃了会感觉不好。凯斯勒说,“一旦明确意识到那样不对,你就会采取措施进行自我保护。”
我从记事起,家人就给我吃油炸膨化食品,也许·是吃习惯上瘾了,从小一直到20几岁,一直爱吃膨化食品。后来为了减肥,也就下狠心戒了,现在看到就反胃。所以说,改变饮食习惯不难,就看有没有那个毅力。
被动的改变比较容易,比如环境的改变,从南方到北方生活,容易使得人逐渐接纳新的饮食品种,习惯。主动的改变很困难,对于想减肥的人来说,控制饮食是一种方法,但这个是非常困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