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的菜口感总觉得和家里不一样,是因为外面的火,远远比家里的要旺,这个是煤气灶的硬伤,解决不了的,但也并不是没有一点办法,我个人的解决方案是,尤其在所谓的“爆炒”菜式中,会将火开至最大,然后将锅倾斜至很夸张的角度,目的是让火舌舔到锅里的油,这样就会有锅里起火的效果,温度非常之高,然后上盖子压灭,出锅。这招是我自己捣鼓出来的,有的时候实在是少油,火舌舔不到,我就在锅边边刷一点油。
说到这个我是最有发言权的,蚝油在好多素菜的处理上,是完全可以替代盐的,而且有着盐没有的那股“鲜”味,最直接的,就是花菜,尤其是干锅花菜。洗干净沥干,然后下油,放一点点花椒或者辣椒,吧花菜放进去,一滴水也不要加,感觉差不多了,放耗油+生抽,别放盐,出锅,有追求的就再放些五花肉片进去,尝尝,是不是觉得外面的干锅简直是垃圾?
最让我有启发的就是,豆瓣酱在肉类处理上,是不会犯错的存在,最简单的,放油,放豆瓣酱和肉沫,加一点点料酒去腥,就可以得到满满一碗辣肉面的肉酱,放在冰箱里吧,什么时候饿了,下碗面条浇一点这个肉酱上去,端在面前,是一碗面条吗?不,是一碗准备时间只需要5分钟的幸福。后来我做饭都是非常好吃的。
用猪油,比其他任何的大豆油或色拉油炒出来的菜,都要香,我用过一次就上瘾,唯一的缺点就是凝固点太高了(很多人评论纠正我是低?我也搞不明白了,如果普通油凝固需要零下1度,而猪油凝固零上5度,到底是谁高谁低呢?),很容易就变成膏体,冬天是需要用勺子挖的。
做简单就是食材需要搭配,就像人需要合得来才能做朋友。水分的多少严重影响口感,有的菜要适当失水,像花菜,有的要汁感,像茄子。确实有几种拯救厨艺的调料,比如豆瓣酱拯救干炒,料酒去腥,白糖上色。遇到你做的难吃的,把它作为病患研究会突飞猛进。
梅干菜扣肉,听说四川人民管这个叫做烧白?前面不罗嗦,就说上蒸锅开蒸之后,每隔半小时用筷子舔一下,觉得咸了赶紧吧里面的汁水逼出来一点,觉得淡了就加一勺老抽进去,觉得不够甜就放一小粒冰糖在边边,容错性巨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