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溺爱出来的孩子不会感恩?看到这句话,我就想起了我的弟弟。
我有一个小一岁的妹妹,还有一个小十一岁的弟弟。在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一直都很严重,好像家庭如果生不出男孩,就要接受别人的舆论,女人更是沦为别人嘲笑的对象,被说成“不会下蛋的母鸡”。
我记得我妈当时吃了好多的药,当时我还年幼,以为妈妈生病了,后来,我的弟弟就出生了。一向跟我妈关系不太好的奶奶这回似乎也忍不住的夸赞我妈。
我当时抱着我的小弟弟,是那样软,那样小,忍不住感叹生命的神奇。我的爸爸过来跟我说,“你以后一定要好好的疼你的小弟弟,你妈为了他,可吃了不少苦啊。”
我的弟弟也算是我爸妈的“老来得子”,家里本来是做小生意的,自从我弟出生以后,我爸妈的精力都全部放在店铺和弟弟身上,对我和妹妹不也不像以前那样了。
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就算量很多,也得先尽着弟吃,等他不想吃了,再让我和妹妹吃。我和妹妹年少时候的星期天,全部用来做作业和轮流看护我弟或者在店里帮忙。
还记得有一回,我弟当时已经会说很多话了,我在写英语作业,顺便教我弟念了几个英语单词,我妈看见了,连忙组织我,说这么小的孩子,太早接触这些脑子再用坏了。
我跟我妹也是很疼爱我弟的,之后我去镇上上学,我妈给我的零用钱我都没舍得话,在超市里买了一堆吃的带回家,我弟高兴的不得了,在一堆东西里翻出了他爱吃的几样,随后的动作令我很惊讶,把剩下的吃的连忙拿走藏起来了。
还有一次高中的时候,压力大,营养也跟不上,我就拿着我妈跟我的钱去便利店里买了一箱牛奶准备带去学校,我弟见了也要喝,可是车来了,我得马上上车了,况且家里还有牛奶,我刚要走,我妈非常严厉的跟我说,你没听到你弟要这个奶吗?你还要带走?当时我只有满腹的委屈。
像我跟我弟这么大的时候,整天在店里帮忙,虽然不能起什么大的作用,但最起码能够看看门,拿一些小零件,我弟不管家里多忙多累,从来都不会关心我妈,整天躺在床上看电视,玩电脑。
记得上回,我回去看我妈,我妈做了一桌好菜,我夹了一块我妈最爱的糖醋排骨放在她的碗里,我弟洗过手上了餐桌,第一筷子是直接夹起我妈碗里的排骨往嘴里送。我生气地质问他,为什么面前一盘排骨却要去夹别人的,我弟丝毫没有感到害臊,反而理直气壮地说不够吃的。
我现在已经结婚,有时候我弟来我家做客,还是东翻西翻的,我倒是不介意,可是他要是去别人家里做客呢?
为什么一个好好的孩子教育成这样?归根究底还是父母的错,他们包揽了孩子的一切,做了孩子应该做的事情,让孩子认为这是理所当然,让孩子变得自私贪婪。父母应该改变自己的思想,正确地指引孩子走向更好的未来。
溺爱的孩子还知道感恩吗?每天都生活在父母爷爷奶奶等人建造的温室里,风雨不经,人事儿不管的怎么能成长起来,就好比熊孩子知道自己很熊吗?熊孩子的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很熊吗?
说到溺爱,不过是因为现如今家家户户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和四个老人共同来关怀唯一的孩子,这样就很容易造就孩子的熊脾气,变成所谓的熊孩子,熊孩子的可怕我想大家都会多少有所感受,熊孩子去到亲戚家碰到好玩的东西一哭二闹三上吊,有什么办法呢?到头来自己喜爱的东西不还是得拱手让他?熊孩子们背地里还偷偷窃喜毫不爱惜!
这种情况培养出得孩子们肯定都会认为自己得到关爱是理所应当得,家人们对他们得溺爱使得他们感觉自己就如那被众星所捧着得月亮,所有人都必须得围着他转。很多时候伺候不好还会大发雷霆,父母老人还舍不得打他们,这也使得他们产生了只要哭闹就不会挨揍得想法!
这样教育处得孩子来到学校里肯定是校园暴力得因素之一,长大了还会危害社会,对待父母老人不知心怀感恩认为什么事情都是自己理所应当得到的。所以解铃还需系铃人,家长们应该从小让孩子学会心怀感恩,学会基本得为人处世得原则,不要过分得溺爱他们,这样他们以后才不会变成人见人烦的熊孩子,当然前提还得是家长们自己不是那熊家长~
温室里的花朵,它知道外面有风雨吗?溺爱出来的孩子,他知道外面还有其他人?他们知道的只有自己,凡事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包括要让所有的人都围着他转。
现在仍然是独生子女多,家里有四五个大人惯着他,过于宠爱,由着孩子的性子,惯着孩子。当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它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
溺爱的孩子会给他特殊待遇,会把孩子宠成小公主或者小皇帝。比如家里买了零食,就会全部都留给他吃,假设小孩有想跟人分享的想法,大人还会说这都是你的。慢慢的他们就会觉得什么都是我的,任何人都不能跟我分享。甚至不知道这些是父母提供给我的,而视其为理所当然。
溺爱孩子的父母也会轻易满足孩子的愿望,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想要很多零花钱,想要买玩具,从来都不会给孩子设定一个额度,只是一味的惯着他,任由他。久而久之,他觉得父母就应该无条件的满足他,稍微一不称心就大吵大闹发脾气,然后家长又会哄她宠她。前段时间《妈妈是超人》中,马雅舒的教育方式颇受争议,她小孩稍微不开心,她立马上前哄他满足他想要的。这样的话,小孩子一定觉得我只要耍赖撒娇就可以得到我想要的,这是凭我自己的本事得来的,从而根本就不晓得感谢别人。
溺爱中的孩子,往往目中无人,他们不理解父母的辛苦,又怎么会懂得感恩呢?作为父母,凡事都要适可而止,不能无条件地任由他们,去保护关爱他们的同时更应该教育他们要懂得感恩!俗话说,慈母多败儿,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光宠光哄对孩子的成长反而有害!
我觉得被溺爱的孩子不懂得感恩这个后果是必然的,为什么呢?因为从小就被溺爱的孩子,从小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即使家庭不富裕,也是有求必应,所以孩子就会一味的索取,心里想着,反正我要什么爸妈就能给我什么,不会去想爸妈多辛苦地工作才能给自己这样的生活,才能让自己有求必应,只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来的很快,只看到爸妈好像什么都能不费力气的给,却看不到爸妈背后的辛苦,被溺爱的孩子也没尝过生活的苦,不像那些从小家庭条件不富裕爸妈给不了好生活的孩子那样早早地就担起了家庭的重任,不会过早成熟,体会生活的艰辛,被溺爱的孩子不会被爸妈骂,只有一味的顺从和包容,所以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对的,不会明辨是非,也没人教他们明辨是非,所以就会变得很任性,不会感恩。
之前看一个节目叫做《变形计》,基本上每个城市主人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从小被父母溺爱,所以狂傲不羁,所以不尊重不感恩父母,他们确实是需要被改造的,因为父母的宠爱他们变成了混世大魔王,根本长不大,变成一个自私,可怕的人,但是其实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另一点,需要改造的难道就只有孩子嘛?大人难道没有错么?难道不是因为大人的溺爱,无底线的顺从和包容才导致孩子这样的么?大人和孩子都有错,大人可能是爱孩子的,但是他这种爱孩子的方式其实也是在害孩子,使孩子变坏。
所以我一直不支持溺爱,也觉得溺爱害人,或许那些溺爱孩子的家长真的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
我觉得溺爱出来的孩子啊,可能他就会从心底里觉得所有人对他好就是应该的,他就不会从来不会去想,为什么别人要对他好,别人也没有什么义务要对她好,她可能就是被溺爱习惯了,就是觉得大家都理所当然的要对她好,她可能就是觉得这个事情没有什么可说的吧,反正我觉得这样的孩子肯定就是没有感恩之心的,被溺爱的孩子就像是那个温室里的花朵吧,从来不知道外面有什么危险,也不知道别人为了它的安全,在做了些什么,所以他就会不知道感恩,其实我觉得父母是应该反思这件事情的,确实现在可能放开了二孩政策还好,就是之前只有一个孩子的时候,独生子女可能确实就会被家长宠得无法无天,尤其是那些独生子吧,就是咱们中国人反正就是会特别的宠男孩儿吧,这个就是传统的弊端,陋习吧,反正我觉得就是从小被宠到大的孩子真的就是不知道感恩吧,他们可能就觉得是理所当然,然后不会想是为什么,所以也就不会改,他不会感受到生活中的这些爱,就是溺爱他,他不会知道这是爱,他就会觉得就是一种理所当然的行为,他不会想为什么,会有这个溺爱他就会觉得理所当然了,他就是太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想这些东西,我觉得这样的家长应该反思吧。反正这样的孩子教育出来的孩子,肯定到社会上我觉得也对社会有危害,就是也许我可能这种孩子在社会上就完全生活不下来吧,他就会觉得社会上的人都欠他的,然后就会有很多波折,觉得自己不应该遇到吧,他可能就会承受不了那么多的困难。
为什么溺爱出来的孩子不会感恩?
溺爱出来的孩子也是悲剧,我想他/她的天性应该不是不会感恩的
而是因为父母和家人的过于溺爱
把最好的都给了孩子
渐渐的 孩子就觉得接受别人给的好是理所当然的
时间久了很有可能会成为依赖
也就不知道去感恩
记得小的时候,邻居一个小男孩,很可爱,也很懂事,那个时候已经是儿童节了,爸爸妈妈还没有回来,小男孩真的好无聊,就跑来我的家玩,还很开心的像我炫耀他的好多儿童节老师给的礼物,其中就有好多好吃的零食,我见他那么喜欢,也不忍心要来吃。
男孩还念叨着:“我要等爸爸妈妈回来了一起吃”
小男孩等呀等,爸妈还是没有回来,小男孩忍不住就吃一颗糖,两颗。。。。。
时间就这样过去了,我也把该写的作业都完成了,忽然,我发现,小男孩的儿童节礼物就剩最后一颗了。
可惜了,小男孩没有能把大部分的留到最后,也许小男孩心里是想要分享的,没能控制好自己的行为,因为放学后的孩子想吃东西也是理所当然,可是一旦开吃就很难抵挡零食的诱惑了。
后来,父母都谅解男孩,如果当时,我能意识到这个结果,或许可以引导孩子做游戏和其他的转移注意力,就不会违背自己最初的愿望----“和父母一起分享食物”。
我相信人都有感恩之心的,只是孩子需要后天的引导,培养和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好好爱孩子的同时别忘记了教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