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自认为自己与众不同,只看到别人的缺点找不出自己的问题,遇到事情了理所当然的抱怨。抛却自己的错误自抬身价从不利环境中挣脱,争取做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总是贪心想要更好的一切,可惜得不到就只能嘴上说说了。
其实这是高价动物人类的通病,无关乎品格高低学历高低等等区分人类的标准,只要你依然有生命就总是逃不开。说是要做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做个高尚的人,这也真的是振奋人心的口号,可惜身在红尘江湖那有不挨刀的时候,总是充满风雨的,不只不觉就走到低级趣味里去了。
不管如何努力,人和人总是有不同的,有差距了就会有不满就会有抱怨,解决问题就只能人人平等,或者所有人都脱离低级趣味,可惜不行啊,不现实,就只能让问题死循环抱怨总是消失不了。
看现在就一直在抱怨呢!
因为人们总是希望事情可以向好的方向发展,可是现实总不会让人如意,所以开始不断地抱怨。
我们常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我们心里都会有美好的幻想,想着这件事情的美好结婚,可是等事情结果真的出来的时候,往往跟我们心里想的有落差,我们心里默默承受着这个落差,可是又无从发泄,所以只能抱怨,没完没了的抱怨,抱怨别人,抱怨这个社会,抱怨这个世界。
学生时代,考试没考好,我们会抱怨,抱怨出题人出这么难的题目,抱怨老师上课没讲到类似的知识点,甚至抱怨同桌上课打扰自己,以至于让自己没能好好听课…可能事情本身就是出现在自己身上,然而我们又不愿意承认,考试没考好,最主观原因是自己没有认真听课,没有好好学习,可是我们总觉得自己做的已经足够好,所以不愿意在自己身上找缘由,于是我们就抱怨周边环境,抱怨周边的人。
烦心的时候,看见什么都不顺心,看见什么都愿意抱怨一句。因为自己走路没看路被拌倒,就会抱怨那个路边石,阴雨天因为自己懒得带伞,就抱怨老天不长眼。归根到底,我们的抱怨,都源于自己,源于自己内心的幻想,源于现实的不理想。
只要现实结果没能和我们心想的一致,我们就不可能不抱怨。其实抱怨抱怨也不错,可以让我们心里平息,然后静下心来静静思考一下,查找我们自身的缺点,从而去改正,去更加努力,去让我们变得更加优秀。
生活中,我们总也免不了抱怨,记得抱怨完就安心查漏补缺,为了那个更好的我们!
中国人的字典里,和“抱怨”相关的词有“怨妇”,“怨天尤人”,“怨气冲天”,“民怨沸腾”,“怨声载道”……“怨”不满,内心的期待没有被满足,对不满意的事归咎于别人或各种客观情况。
“存在即合理”,抱怨确实也有很多益处。例如,一个允许百姓的抱怨的社会充分说明了社会环境宽松;客户的抱怨会找到提高产品或者服务的角度;社交中“同仇敌忾”会让迅速拉近彼此的距离;心情不好时,找朋友抱怨一下,怨恨的情绪随之也就平复。
抱怨没有指责程度强烈,也不会直接诱发你的攻击性。但是一个人内心不满意,没有奋起抗争,只是用嘴不断反反复复、各种情况都要抱怨,絮絮叨叨、没完没了,长期下来也会摧毁你的心情,消磨你的意志。“小媳妇”式抱怨,往往反复用嘴用语言表达内心的不满,怨恨的情绪包裹在语言中,绵里藏针,就如大战僵尸里连续发送的小炮,虽然每个单独的种子战斗力不强,不断发送也会让你招架不住。终究会或设立防线、或起而攻之,或逃之夭夭。身在其中的人有时候会想如果索性一顿吵架、或者干仗更能让人痛快。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要没完没了的抱怨呢?
小时候的无助
人的心理微妙之处在于,如果你被爱过,你就会学会自爱;被相信过,你就会学会自信;被尊重过,就会学会自尊。爱抱怨的人,小时候受到类似的待遇。
(1)追求愿望时受到打击
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心理学实验:习得性无助。心理学家对放在笼子里的狗做电击实验,刚开始还拼命地想逃脱,但电击次数多了,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电击,根本无法躲避,最终狗放弃了努力。小孩子身边有这么个大人,也爱抱怨,在他想要追求的愿望的时候不给支持反而打击他,那么这个小孩长大以后也会深感无力,只能用嘴巴抱怨缓解内心的焦虑,却难以用力量去争取。
(2)遇到挫折时的外归因
有个小孩子学走路,摇摇晃晃不小心跌倒了,身边的姥姥赶紧跑过来抱起小孩:“宝宝不哭,宝宝不哭,都怪这个地板把宝宝弄疼了吧。姥姥打地板。"边哄边拿脚跺地板。这种就是外归因。长期下来,自己面对挫折也学得了同样的“本领”。
长大后的自我诅咒
人的成长就如开车,开始我们学习的时候要每个动作分解练习,但学会后就变成了一种自动化的习惯。小时候的行为在重复中变成了习惯式、自动化的反应。一旦遇到类似的情境,我们就开启了自动模式。结果就变成:“某种情境”——“抱怨:都是某某的错误”——“怎么做也没用”放弃努力——结果真的没实现。形成了无法解开的死循环。
抱怨的人潜台词是“怎么做都没有用”。把失败,心情不好,问题等都统统归为外在的、无法掌控的因素。他们内心其实就非常焦虑的,因为“命运不在自己手中”。“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知道自己是怎么了,就是找到更好应对方式的第一步,把握自己的命运。
(作者:阎文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