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我这种年纪的人,实在是不应该读鸡汤文了。在如今鸡汤文倍受诟病的情势下,我若再读成功学、心灵鸡汤类的书籍、文章或自己也写鸡汤文,简直都要被鄙视死了。前两天我写了篇关于服务的文章《想起一个床垫的故事》,前面写了工作上遇到的事,后面附了曾经读到的关于床垫的故事的原文,就有人非常不屑的口气留言“鸡汤文编得太低劣了……”理由是“生活在美国的汤姆,居然也会跟咱粗心的中国人一样,留地址的时候,把“一”和“七”写错,中文水平实在太好了。”
我当时转载的时候,其实也注意到了这一点,美国人肯定是不会写汉字的“一”和“七”的啊。我看《夏洛的网》的时候也想质疑,美国蜘蛛夏洛怎么会在网上织出汉字呢?书上配的图蜘蛛网上织出的都是汉字啊。我无人可质问,只好自己猜测是译者把蜘蛛网上的英文也给翻译了过来。我找不出理由应对人家对鸡汤文的质疑,后来又有人评论“1和7”,意思是美国人汤姆写街区地址用的是阿拉伯数字1和7,我松了口气,马上又有人留言美国人的书写习惯是写7的时候会划一道以与1有所区别。哎,我又没踏上过美国国土,不认识几个美国人,哪知道人家那篇文章是真是假,是确有其事还是作者为了某种宣传目的的捏造。我微信朋友圈里唯一的身在美国的好友是素未谋过面的拉维老师,我倒是真想问问她美国是不是真有个 叫“蓝森林”的家具店,“美像厂”是不是美国最知名家具厂之一。比起这两个“证据”,我觉得汤姆写的1和7倒没那么重要。
过去我们往往对文字的东西深信不疑,比如小时候我们学习过的很多东西,现在有很多已经被质疑了,包括战国时的屈原,他投汩罗江自尽并非是忧国忧民郁郁而不得志,是因为他第三者插足喜欢上了王的女人,也不知是什么人考证出来的;还有刘胡兰她“生得伟大死得光荣”是因为敌人问“是共产党员的站出来”,别人都后退了一步,她反应慢站在原地没动自然被放到了铡刀下;还有雷锋做好事不留名都写在日记本上了,他在艰苦的60年代却拍了二百多张照片完全是摆拍是宣传的需要;还有董存瑞炸碉堡黄继光堵枪眼邱少云被火烧一动不动……完全经不起考证,据考证的人讲,都,是,假,的,是上个时代的鸡汤。
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现在不用担心“尽信书”,是什么都不信,只剩下了信钱。也许是这些年因为遭遇的假冒的伪劣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吧,现在每年315都还在打假,都把这样一个日子过成了传统节日全民欢乐,我们已经习惯选择“不相信”,习惯了去怀疑一切。多年前在读者还是青年文摘读过的《一碗阳春面》的故事,近日在微信很多公众平台被转发,读下来,一如当年感动,但那篇文章一样经不起推敲,很明显的鸡汤文。可话又说回来,渲染美好的人性情感,即便是鸡汤又何妨呢?
虽然我也一大把年纪了,时不时还是觉得能够来二两鸡汤更能滋养饱受生活折腾的小心脏。刚看完关于摩西奶奶的书《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一看书名就是励志类的,满篇的文字都是鸡汤,扉页赫然印着“最励志、最治愈、大器晚成、自学成才”,她76岁学画,80岁办画展,90岁启蒙了日本青年渡边淳一,101岁去世时肯尼迪致讣告称其“深受美国人民爱戴的艺术家”。SO,对我这种处于职场尴尬年龄阶段的人来讲,已经因为年龄被经常地不受待见了,不用她来励励志,人生还有什么特别的乐趣呢?
经常来几两鸡汤感动一下、激励一下自己,要比别楞着脑袋去高歌“我不相信”更觉世间万事万物之美好,是件多好的事儿呀。
目光炯炯聊职场,内心温暖谈人生 【丁是丁】ID:dsd5555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