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颜色是电磁波对视锥细胞的刺激,所以刺激差不多感受就会差不多。与实际的波长没有关系。对于有些人来说,可能真的会觉得紫色和红色差不多,但有些人又不这么认为,那是为什么呢?我大胆的猜测下,可能有如下几个原因:1、人的视锥细胞频率敏感曲线不一定是完全一致的,有些人可能M视锥细胞在紫端(高频段)衰减的厉害,这样紫色和红色对ML视锥细胞的刺激就真的很相似。2、现代人非常依赖于三基色原理的显示设备,所以对于紫色的概念就是三基色设备发出的红蓝混合光感受,而不是真正的高频紫光感受。所以说到紫色自然想到红蓝混合光的感受,觉得与红色相近。(真正的高频紫色光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更接近蓝色)3、有些人可能有蓝色弱(不是色盲),S视锥细胞有毛病,这样红色和紫色就看起来更相近。
所以,如果你真的觉得红色和紫色很相近,那么极有可能的是:
1、你没见过真正的紫光,而是管红蓝混合光叫紫光(除了显示设备,其实很多紫色颜料只不过是吸收绿色的材料,所以也是在反射红蓝混合光)。
2、你有蓝色弱。
首先我完全同意各位答案中关于感光细胞的生理学分析。这些踏踏实实的基础工作比像我这样靠二手资料分析要有价值得多,但所谓有价值并不代表“正确”。就像处在视锥细胞更之前的晶状体之类的结构,它们的功能只能算为“看”做的准备工作。
同样的,视网膜细胞只是最初把光波转换为生物信号的那个接收器,或者说,一个转换器,它和晶状体对于光线折射的转换没有本质不同,视锥细胞上发生的一切,并不是最终的“感知”,而且远远不是。
人眼对光的可感频率最低400THz,最高790 THz(当然也因人而异,如个别人达到380 THz)对应波长范围一般落在380 到 750nm,而这之间的跨度,还没有达到2倍,即达不到一个“八度”。红色的频率是400–484 THz,其“八度“即二倍频率800–968 THz已经超出可见光范围,无法类比。
那我们来看其“增四减五度”的对色,即频率范围在400–484 THz的倍,即约565–684 THz。绿色的频率范围在526–606 THz,青色606–630 THz,大概就是视觉上红色是“对色”的区域。而紫色668–789 THz和红色的“八度色”800–968 THz非常接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