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课》是改变我生活最大的一项事物,没有之一。我学习了3遍幸福课,并且用过去2年的时间去尝试它践行它,感觉完全改变了我的生活。
进入正题:同样是鼓励自身努力,鼓励相信自己,鼓励勇敢尝试,鼓励积极心态。为什么《幸福课》给人感觉就是跟“成功学”不同呢?为什么《幸福课》看起来更像是教育,“成功学”看起来更像是洗脑?最重要的不同:基础模型不同。一个理论的基础模型就是这个理论的根基,其他的一切所在和手段都是在丰富和证实这个模型。成功学的假设是:你要努力赚钱,要比别人有地位,你才能幸福。因此“成功学”的基础模型是这样的:通过付出积极努力等行为来获得金钱,通过金钱来获得幸福。
而幸福课的假设是:我们的幸福更多来源于行为本身(比如努力、积极),而不是行为的结果(金钱地位)。有些人幸福是因为他们自信、热忱和勤奋,他们Put themselves on the line,他们付出尝试,他们做出改变,他们在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中获取价值感。而通过以上的行为,他们不光收获了幸福,还收获了金钱地位。因此《幸福课》的基础模型是这样的:你的积极努力等行为带来了2个结果,一个是幸福,一个是金钱地位。上述两个模型看似相似,实际很大不同。因为相关不等于因果。《幸福课》否认了金钱等外部因素对长期幸福感的影响(用研究证明),但是承认它们有相关性。理解这个必须知道相关不等于因果,同时发生的事情不一定有因果关系。
我们假设:“成功学”首先假设你不是人,而《幸福课》首先假设你是人。“成功学”告诉你:遇到困难永远不要害怕!永远不要有退缩的意识!永远不要情绪低落!当你情绪低落你应该惩罚自己!对自己狠一点!成功学假设人不是人,因为它觉得通过短短的训练,人可以变得没有情绪、没有恐惧、100%拥有自制力并可以长期坚持任何痛苦。而可笑的是,它所谓的让人变成这种“神人”的方式就是跟着演讲者大声朗读,大声朗读。
而《幸福课》首先假设你是人,人本身就是有七情六欲的,你有时情绪低落很正常,不要因此而怀恨和惩罚自己,"给你自己做人的权利"。人的本性就像地球重力,如果你无视它的存在,你是飞不上天的。而你应该去理解它,接受它,并想办法如何在有人性阴暗的情况下做的更好。(莱克兄弟思考的是如何在有重力的情况下飞起来,而不是像古人一样对抗重力,认为重力可以不存在)
成功学往往是经验之谈,而《幸福课》引用研究,不说任何不经证明的话。《幸福课》里的理论都是有文献和数据去证明的,而《成功学》喊的口号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证明最多用一些牵强附会的类比。听众影响:成功学需要听众情绪高昂,而《幸福课》需要你理智思考。成功学要想有用,需要听众放弃思考,拼命相信演讲者说的,并通过让听众情绪高昂和喊口号来达到这个目的。而《幸福课》要想有用,需要学员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它需要学员理智地坐在教室里去思考。
总之,教育和洗脑的区别就在于:教育让你学会思考,洗脑让你放弃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