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底漆一般指的是涂覆在船舶轻载水线以下长期浸没在水下船底部位的一种涂料,并不是简单的颜料,舰船的材质从木材向钢向其他新材料过度过程中底漆也是略有差别的,一般现在比较多见的船还是两层漆,一层是防锈,一层防污。一般防锈漆在直接涂刷在船底外壳上,而防锈漆上会再涂一层防污漆,两者作用略有区别,前者主要负责防止船体钢被腐蚀,后者主要防止海洋各种生物的附着。这种一般战舰在水线附近还会有一圈黑漆(学名忘了,好像是水线漆?),这个不是为了美观,战舰在轻载时可能红色底漆会露出水面,对潜艇来说是非常醒目的目标,所以特地刷成黑色和以便和海面混淆。船体防污漆还是挺有历史的,可能大概有两千年以上了,主要是针对海洋中的多种粘附生长在船舶水下的动植物,这种动植物的危害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是增加船体表面的粗糙程度降低航速,典型的例子就是日露海战的时候远道而来的露西亚舰队因为船底的藤壶导致航速未达设计标准,第二就是可能影响船壳的结构强度。最早的时候人们使用薄铅板和薄铜板包覆木质船壳,能起到一定的效果。后来由于舰船大量使用钢材,继续覆铜的话实际上在海水中就会发生电化学反应,导致船壳不断被腐蚀,所以覆铜是绝对不行的。于是后来美国的一个海军造船厂就想,既然不能阻止海洋生物粘附,那不如直接杀死这些生物好了,所以就想到了氧化汞和氧化亚铜,刚好这两种有毒物质都带有一点红色。
像二战期间一般是使用氧化亚铜作为毒剂,一般辅以沥青和其他材料制作船底漆,一般使用这种毒剂的船底漆都保留原本的暗红色,或者出于有毒警示目的加入红色颜料。当然这种船底漆是有问题的,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毒剂渗漏不稳定,有效周期较短,后来有人提出以可溶性基料作为基底(一般是氯化橡胶或乙烯树脂),加入毒剂(还是氧化亚铜),这样在航行过程中就可以不断释放毒剂以防止各种生物寄生。但这种可溶性漆还是有问题,就是释放速度太快,对一去几个月的远洋船来说太短,于是就提出用松香或其他不可溶基料作为基底的不溶性船底漆,也叫接触性防污漆,毒剂还是氧化亚铜。所以看起来还是暗红色。再后来由于接触性防污漆会形成很薄的皂化层,也不是很完美,现在一般用的是自抛光防污漆,这种防污漆在水解反应时会释放毒料(通常是含锡毒料),而且由于边按照设定速率反应边释放,所以能比较好的保持船底船壳的平滑性,可以说是一种比较好的解决方法。但是以上这几种船底漆都有向海洋排放有毒物质的问题,不仅会影响海洋生态环境,考虑到高级食物链本身的有毒物质积累效应,所以后来就被IMO禁止使用TBT的防污漆了。至于现在一般使用的应该是无锡自抛光防污涂料,这个颜色就比较多了,绿色蓝色红色黑色都有,不过还是红色比较常见。
一般船舶水线以下区域是会施工防污漆,是为了防止海生物对船体造成负面影响。而防污漆的种类是会根据船舶外壳的材质(如:碳钢、玻璃钢、木等)、船舶使用的水域(如淡水区、海水区、冰区等)、船舶航速、船舶运行率等因素来决定的。你所见的一般船舶所使用是红色防污漆。至于游艇的黑色或白色也可能是防污漆,因为有些游艇的体积小,每次使用完毕之后可以拉回岸上包养,所以可能会不是用防污漆。当然这个不是绝对的。游艇船体材质主要是玻璃钢为主,由于海生物对玻璃钢的附着力差。是否选用防污漆和选用何种防污漆是一个综合考虑的问题,对于船舶类型功能不一样的船只,所需要考虑的因素和重点亦不一样。
我发现小时候看过《十万个为什么》对上知乎回答问题还是蛮有帮助的。是为了防止藤壶附着在船底,拖慢速度,所以使用了含有氧化铜的油漆。吃水线以下一般都是船底防污漆,目前主要的防污漆都是红色的,所以大部分的商船都是采用红色的船底漆,军舰除外. 货船船体的两种漆色分界线,表示的是满载时的载重线。如果一艘船的吃水高于那条分界线,一般表明这条船超载了。之所以船水线下被涂成红色或深红,是因为要用防止海生物附着生长的防污漆,目前防污漆中最普遍使用的成分是大量氧化亚铜,颜色是红色或深红。
那是防锈漆,防止铁板上锈的,要刷4到6遍,我干这个20多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