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蓟马属于过渐变态类,整个发育期包括:卵、若虫、成虫,其中若虫共4龄。一、二龄若虫由于要进行取食,称为幼虫阶段;三、四龄不取食,称为蛹阶段,其中三龄称为前蛹,四龄称为伪蛹。适宜发育温度为20°C~30°C。卵半透明,单产于植物组织中,田间条件下卵期5~15天,而在25°C下平均为2.6天。若虫有2个龄期,均比较活跃,多呈浅黄或金黄色。若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4°C,田间若虫的发育期为9~12天,到冬季可延长至60天,而在恒温25°C条件下,一龄和二龄若虫发育仅需2~3天和3.7天,若虫和成虫时常小群聚集取食。温室系花蓟马成虫和拟蛹在一10°C下致死中时分别为12.1~15.4小时及24.7~32.1小时,过冷却点为一21.3°C及一25.1°C。在20°C下,由卵到成虫整个发育历期为21~22天。成虫羽化初期呈白色,随后体色逐渐变深,羽化后24小时内很少活动,3天后性成熟,并交尾产卵。雌成虫寿命30~45天,雌虫产卵150~300粒。花蓟马雌成虫羽化后即可交配,并且有多次交配习性,羽化27小时后开始产卵。雌虫有孤雌生殖和有性生殖,未交配雌虫仅产生雄虫,而交配雌虫既可产生雌虫也可产生雄虫,以雌虫为主,比例为2:1。雌虫经常将卵产在叶肉组织、花序或幼果内。西花蓟马对蓝色和白色有一定趋性。尽管成虫飞行能力很弱,但可借助风和寄生植物进行远距离传播扩散。成虫、若虫有趋嫩性,喜隐藏在花器叶芽深处,常在土中化蛹。一般以成虫或部分老熟若虫在作物上越冬。
昆虫名,为缨翅目,蓟马总科。分布于黑龙江 ,吉林,辽宁 ,内蒙古宁夏,甘肃 新疆 陕西 河北 山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安徽 浙江 上海 江西 福建 台湾 海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寄主包括棉花、甘蔗、稻、豆类及多种蔬菜。 成虫、若虫多群集于花内取食为害,花器、花瓣受害后成白化,经日晒后变为黑褐色,危害严重的花朵萎蔫。叶受害后呈现银白色条斑,严重的枯焦萎缩。
在南方各城市一年发生11-14代,在华北、西北地区年发生6-8代。在20℃恒温条件下完成一代需20-25天
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层、土壤表皮层中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出现第一代。10月下旬、11月上旬进入越冬代。10月中旬成虫数量明显减少。该蓟马世代重叠严重。成虫寿命春季为35天左右,夏季为20至28天,秋季为40-73天。雄成虫寿命较雌成虫短。雌雄比为1:0.3-0.5。成虫羽化后2-3天开始交配产卵,全天均进行。卵单产于花组织表皮下,每雌可产卵77-248粒,产卵历期长达20-50天。每年6-7月、8-9月下旬是该蓟马的危害高峰期。
蓟马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春、夏、秋三季主要发生在露地,冬季主要在温室大棚中,危害茄子、黄瓜、芸豆、辣椒、西瓜等作物。发生高峰期在秋季或入冬的11~12月份,3~5月份则是第二个高峰期。雌成虫主要进行孤雌生殖,偶有两性生殖,极难见到雄虫。卵散产于叶肉组织内,每雌产卵22~35粒。雌成虫寿命8~10天。卵期在5~6月份为6~7天。若虫在叶背取食到高龄末期停止取食,落入表土化蛹。蓟马喜欢温暖、干旱的天气,其适温为23℃~28℃,适宜空气湿度为40%~70%;湿度过大不能存活,当湿度达到100%,温度达31℃时,若虫全部死亡。在雨季,如遇连阴多雨,葱的叶腋间积水,能导致若虫死亡。大雨后或浇水后致使土壤板结,使若虫不能入土化蛹和蛹不能孵化成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