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给消费者一个很好的服务,特别是价格方面不能乱涨价,更不能随随便便的降低产品质量却抬高产品的价格。现在中国有很多的手机品牌就是涨价喊声一片,而且大部分手机品牌都开始涨价了,但是实际来说手机的适应效果并没有比以前好多少,这些自主品牌忘记老百姓的支持了,只有小米手机依旧在维持中国手机的形象。
最近有一个统计数据出台,令我感到一阵气愤,因为这个统计数据明显是为中国一些品牌手机涨价造势,这让人一下子就想到当年的房地产市场的涨价了。这些数据显示2000元以上的手机数量几乎增加到每月百分之五十,而一些1000-1999 这个价格区间的份额相比2015 年 12 月减少了 百分之二点七,我觉得这是纯属是给涨价找借口。
大家知道中国自主品牌手机在发展之初,技术各个方面需要引进其他国家的零部件的时候,价格十分优惠,而且功能方面十分先进,售后服务十分不错。但是现在中国自主品牌的手机,得到大家的支持,中国自主品牌发展起来了,技术自己能够研发了,反而价格上涨了,这些自主品牌的企业真是叫人失望之极。
这组数据里面说明的是一多半中国人再用两千元以上的手机,其实那不是中国人不想用物美价廉的手机,而是所以的自主品牌手机逐渐的在涨价,以前本来价值千元的手机,非要要价两千,那么大家不买也没有办法。这样的企业上涨十分有默契,不然为什么华为的老总信誓旦旦的说,我们未来要求就是盈利!说白了就是涨价,涨价!
其实老百姓很想买两千元以下的好手机,可是中国自主品牌的企业就是涨价赚钱,所以中国老百姓现在只能选择两千元以上的手机。不过好在现在我们的小米手机还在坚守,其实小米手机的技术比华为那些品牌根本不差,所以我觉得不是中国人愿意多花钱买手机,而是千元机会都涨价了,强行变成两千元的手机!
在当前的智能手机市场,用户对体验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千元机虽然在功能数量上并不存在劣势,但性能表现和功能上的体验是存在一定欠缺的,如果经济条件允许,肯定会选择各方面优势都比较明显的2000元以上的手机,这也是对当今用户使用习惯的直观体现。其实手机价格只是一个参考标准,每个人的喜好和诉求都是各不相同的,在机型的选择上,外观、性能以及使用体验都是重要的参考,而价格则是相对较小的影响力。
众所周知,在功能各异的只能手机中,千元机的性能表现与2000元价位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当消费者更加注重性能和体验的时候,千元机必然会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目前的数据来看,半数以上的国内用户对千元机并不感兴趣,说明无论是性能还是体验度都是存在瑕疵的,如果这方面的劣势无法改进,那么在未来的市场份额上持续下滑也是有很大可能的,只有避免了不足的持续存在,才能避免千元机滞销局面的出现。
虽然千元机与2000元机并不会出现较大的悬殊,但是对消费能力相对较差的用户来说,在同等条件下肯定会选择性价比更高的机型,千元机虽然价位稍低,但其性能并不见得就逊色于2000元机型,只不过大部分的用户会按照价格来选择,尤其是对性能指标缺乏专业认知的消费者来说,通常会将2000元机型视为更好的选择,这对千元机的滞销也会产生一定作用。
毋庸置疑,未来的智能手机行业必然会经历又一次的行业洗牌,在这一刻到来之前,千元机为了能够保持理想的盈利能力,通常情况下就不会在性能和硬件上加大投入,而2000元机型则会在各个方面有所改进和提高,这也是对原有千元机用户的最大吸引力,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么未来的千元机销售也就会面临更大的难度。
据数据表明,两千元以上的手机的日常销售额度首次突破百分之五十以上,又是一次新的突破。这也是小米的主攻阶段,这样的数据让人开始怀疑千元机会不会越来越不好卖?笔者认为这是存在不稳定因素的。
首先大众之所以选择两千元这样的价位是因为这样的价格十分的适中,在大众的接受范围内,与其买三四千不上不下的手机还不如多掏点钱买苹果六七千性能更好的手机,而对于千元的质量很多人表示怀疑,认为千元手机的质量十分令人担忧,用不了一年半载就坏了。在这样的顾虑下很多人会遵循中庸之道选择两千元以上的手机,在质量上能够更加持久,在价格上也能够接受。
一半以上的人在用两千元以上的手机,从另一个角度也就反映了另一半人还在使用两千元一下的手机。在科技都发达的今天,科技产品的更新超乎想象,众多品牌的竞争让产品更新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在这样的条件下手机掉价特别快,尤其是苹果为首的靠创新技术来支撑的高端手机,在刚发布时炙手可热,等再过个一年半载价格一下就掉了一两千,差价还是很大的,买苹果的人更多的是在买潮流。很多最开始发售两千多的手机过不了多久就降到一千多了,是不是质量就变差了呢?只是经过时间的打折贬值了。
两千元以下的手机质量只要抓上去,还是很多人会选择购买的,毕竟购买力是由经济能力所决定的,很多没有钱的学生党还是会选择质量比较好的千元手机,笔者现在用的华为荣耀系列感觉还是能够满足需求的,网不卡也能够上网聊天。很多人之所以选择花更多的价钱去购置手机是因为对质量的不信任,只要将千元手机的质量提上去,千元手机不会没有市场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们的标配。2016年,中国的手机普及率超96部/百人。出个门,不带部手机,感觉自己的灵魂都没有带出来一样。智能手机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不仅仅是年轻一代,连家里的老人都一样。
智能手机多重要。以前出门注重打扮,带钱,现在出门首要检查手机有没有带。智能手机迅速上位,取代人民币成为人民的首选,实在牛逼。
手机对我们这么重要,人们对手机的投入也会越来越高。我没钱的时候买个1000以下的,我有钱了就会买比较贵的。恩,我也不追求苹果(还是喜欢用我大安卓, 华为死忠粉我没有办法)。以前穷的时候,买过1000以下的手机,用到后面,越来越卡,于是想换一台。等我比较有钱了,就买一台价格贵一点的手机,毕竟手机天天用,其实算一下,每天可能也只是多那么一点钱(是的,我就是这么说服自己的)。
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想法,我问过一些换手机的朋友,他们的想法也和我的差不多。
手机虽然不能长久使用,但是使用的期限也不短。一般能使用2年到3年时间。除去追求最新款的那些土豪们。虽然大家都在追求性价比,但是,在很多人印象中,手机的那些参数不懂,为什么买贵的,就是因为手机已经离不开了,买贵一些,用得放心一些。这是大多数人的购买心理。
千元机,并不完全不好,但也有其短板。总体而言,大多数相信,2000元的手机会 比1000元的手机好用。而有钱之后,大家都会相对投入多一些,毕竟手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度日如年啊。
俗话说“货比三家不吃亏”,不是千元的手机不好卖,而是从性价比来讲,可以用的只有两千元以上的手机了。千元以下的大多是以充话费送手机的形式,卖给中老年人。合约机虽然不贵,但并不是没有市场。
我现在的手机是在两千元以上,但是也没有超出多少?高端机买不起,想要买高端机对我们这些刚踏入社会的人来说,要吃土半年。当然每个人的消费观念不同,有些人宁愿卖肾吃土也要拿到高端机,但是对我来说高端机实在没必要,我只需合理消费即可,不能为了一部手机而降低自己生活质量,委屈自己,只要手机性能还好,不卡机,不死机,我就不会主动换手机。更不会换高端机。
而我的父母辈的手机,基本上都是千元手机,一辈子勤俭节约的他们更不愿花太多的钱在手机上。对他们来讲手机最大的用处是联系,最多加上一个聊天软件和新闻软件,所以高端机对他们来说并没必要。
有着正常的消费心理,不攀比的话,物美价廉的东西似乎会更受人欢迎。但是也有些人认为“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的心理,宁愿吃土也要买一部高大上的手机。好的东西肯定不便宜,但是还是会有些质优价美的东西存在的。这就是为什么会说货比三家不吃亏了。
假若中国手机制造商,能够将手机的质量提上去,千元手机照样好卖,人们消费会有从众心理,偶尔会冲动消费,但是大部分人还是比较清醒的,会合理消费。毕竟用最少的钱买更好的手机是每个人都乐意的。所以说千元手机并非没有市场,就是看那些制造商是否会提高质量罢了。
如果有1000元左右的手机,而且质量并不差,我想没有人会选择2000元以上的手机,大家又不傻,物美价廉的东西,谁会不喜欢呢?
那么,为什么在中国,有一多半的人在用2000元以上的手机,而不是选择千元机呢?
首先,是质量问题。千元机的代表,可以说是小米吧。此前小米的销量一直很好,而且非常受欢迎,特别是小米1刚刚出来那会,占据的市场份额非常高,加上小米的饥饿营销模式,更是让小米销量大涨。但是之后小米的销量慢慢的就下降了,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质量问题。小米的手机虽然便宜,但是体验不好,比如玩游戏的时候会很容易卡机等等,这些问题会让消费者慢慢放弃小米,去买质量更好的手机,哪怕价格会更贵,但是起码在使用的过程中体验比较好。
其次,服务问题。小米的售后服务也是一直被人们所诟病的。售后服务的好坏,关系到这一个顾客能不能维持,会不会成为这一个产品和品牌的长久的顾客。如果售后服务体验都不好的话,还有谁愿意继续购买这一个产品或者品牌呢。
最后,千元机卖点越来越少,相较于2000元以上的手机来说,千元机现在的卖点就是价格低,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亮点了。因此,消费者更愿意多花一些钱,买一些功能更多一些,技术更高一些,质量更好一些的手机。
如果有一些,手机厂商也能够生产出来品质好,技术含量高的手机,而且价格也不高,我想,这样子的手机,哪怕就是千元机,也是不愁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