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有作用了。
不过无论用什么方式,都无法短时间内从根本上解决共享车的个人“素质”方面的各种问题。
1、任何习惯和社会公众行为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管理。
有人认定是素质的问题。其实更多的时候是习惯的问题。大部分人占用单车或者乱摆放的可能性极小,只是使用时间短,随意性比较多。
就像好多城市的无人售票车一样,施行多少年了,还有不自觉买票或者因此而引发的各种冲突和矛盾。
所以单车的使用,建议还是使用人工定期或不定期督促的方式,组织管理一段时间。这样效果相对好一些。好多城市的无人售票车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如果强制实名,可能会引发使用者的报复心理,有意无意地破坏,这样可能更乱。
2、部分人的不良习惯,会影响公众的习惯和行为。
这和现在极少数人不遵守红绿灯规则一样。有人违规穿行,则会诱导更多的人跟随,既影响了正常秩序,而且破坏了别人遵守的习惯。
所以,组织管理还是部分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和处罚,并不能单纯地通过“实名”来解决,因为他们不理会这样的制度。还是使用上面的半人工的方式过渡一段时间的好。
3、使用过程麻烦,停放更麻烦。
看过一条报道,下雨天,好多共享车被乱停放。并不是别人不遵守规则,而是摆放地点过于疏散,没人去找停车点。看到某地区,使用流行的无线和网络支付的方式使用共享单车。摆放点密集,而且每个点4-5辆,确实是不错的方式。
所以在生活区、人流比较密集的地方增加停放点。这才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关键。
另外,就是支付麻烦,还要携带专门的卡。忘了就无法使用。本来是为出行方便设计的,结果有各种限制。我在旅游过程中,就没有使用过一次,因为办理手续麻烦,到时候退款等等,还要到指定的地方。本来作为旅游出行,单车确实是不错的选择。
总之,就是督促公众形成良好的习惯方式的问题,一是方便,二是初始阶段的人工督促。
城市建设方面中国取得很大的进步,现在我们的城市之中,到处是高楼林立,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也比较齐全,对于中国的社会来说这是一个好事情。现在共享单车在各个城市逐步的开始,但是共享单车虽然比较的方面,对城市环境比较有好处,可是共享单车经常被人为破坏的现象也比较严重,现在很多地区开始出台保护政策。
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出台《南京市促进网约自行车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界定了共享单车的在政府、企业及市民的责任和义务。政府的意见稿中准备要规定,共享单车使用需要实名,依次来保护共享单车,我觉得这个意见稿的出台,是一个好事情,如果执行的话对共享单车发展比较有利。
现在很多喜欢占便宜的人,经常使用一些手段把共享单车破坏,然后据为己有。这样的事情在全国各个地区都有出现,之所以这样的行为比较多,是因为共享单车得不到政府部门的保护,没有形成一个监督和管理的态势,这样的情况下共享单车,自然会被一些人盯上,可是如果意见稿执行的话,情况就会改变。
共享单车给老百姓带来出行的便捷,对于城市的环境保护作用很大,不过共享单车在保护方面问题很多,因为共享单车没有一个具体的法律法规的保护。就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人可以明目张胆的破坏共享单车,现在南京市的意见稿出台,可以极大的改善无法可依的情况,对整治共享单车的乱象有好处。
大家可以看到南京市的意见稿,写的十分详细,同时责任和义务方面分配比较合理,这给共享单车市场带来很好的变化,所以我觉得推出共享单车实名制以后,可以大大的改善共享单车的服务质量,保护共享单车的正常使用,因此这一举措能够改变共享单车乱象,使共享单车更加好的服务老百姓。
在共享单车的发展前景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很难对各种政策的最终效果有着明确的判断,但无论是实名制还是其他的监管措施,对共享单车的管理乱象都很难产生理想效果,毕竟共享经济如今尚处于摸索阶段,乱象的出现涉及方方面面的原因,尤其是公众素质普遍不高的情况下,实名制真的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毕竟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人为破坏行为,实名制对这种行为是没有任何约束的。
网约车的出现,也掀起了类似的争论,并且在整个起步阶段始终没有停止过各种争论,但最终随着各种政策和措施的出台,曾经风靡全国的网约车也限于沉寂,即使依然保持运营状态,但无论是数量还是业绩都已经远不如创立之初。而对共享单车来说,其最终的解决很有可能类似于网约车的今天,因此在尚未发展成熟的情况下出台各种监管措施,很有可能会导致目标消费全体的流失,毕竟如今的信息安全保障存在较大漏洞,没有人会为了一辆单车而付出自己信息泄露的风险。
对共享单车用户来说,之所以选择是因为更加便捷,但这充其量是公共交通工具的补充形式,绝大多数的用户并没有产生依赖性,而在各种监管措施出台以后,用户所看重的便利性也就很难得到体现,此时出现用户流失现象也就在所难免,毕竟我们如今所处的网络环境中,信息保障机制尚未完善,用户对实名制的抵触情绪还是客观存在的。
由此可见,实名制对共享单车的运营不但起不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反而会伤害到已经取得的市场业绩,相信也是众多运营平台所担心的问题,因此在出台类似政策的城市中,共享单车的运营平台也没有任何态度,这也是其对新政没有信息的表现,新兴商业模式的发展必然要经历这个过程,至于未来的发展前景,想必运营平台和其幕后资本都没有清晰的思路,因此共享单车的乱象很难借助各种监管举措得以改善。
对于共享单车实名制的建议个人觉得能够大大改善共享单车乱象。
共享单车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最后一百米”现象,人们对于共享单车的方便性有着非常强的依赖感,然而,共享单车在快速发展的背后却存在共享单车乱停现象。
共享单车乱停会引起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共享单车的乱停乱放对于城市的市容市貌有着很不好的影响,但是监管又非常难,毕竟大家都是停了就走,现在整齐,明天就乱等等,比如,共享单车停在了盲道上,这对于一些人来说会引起极大的不便,另外,之前看到一条新闻说,一个老年人抱着一个小孩,走路上的时候,被乱停的共享单车绊倒,查看监控得知,共享单车停在了行人道理,而老人视线被孩子挡住了以为过去常走的这条道是畅通无阻的,老人摔伤了,好在小孩并无大碍,但是那场面真的不能让人再看第二次。
实名制的共享单车可以让人对于自己的行为负责,毕竟现在社会的道德建设还在完善,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对于社会进步的贡献,但是如果他们知道实名制了,乱停会引起罚款等等措施后,他们就会加强自己的行为,毕竟这样一来有违规的成本了,势必让一部分人老老实实停车。
其实,共享单车乱停乱放导致的问题已经被很多人注意,也被很多人指责,但是,没有纪律约束,光靠自己的自觉很难,毕竟,在大家都乱停的大环境下,每个人的行为都被潜移默化成乱停是一种常态,我乱停也是没事的,而实名制后,可以让大家更深刻的理解,乱停是违反道德的,是需要收到惩罚的,强化了人们的愧疚心理。
难!难!难!
近日南京交通运输部发布文件,要求共享单车使用需要实名,12岁以下儿童不能用车,乱停乱放、故意破坏共享单车等行为或将影响个人信用等。 对此很多人认为实名制可以减少破坏行为,对此我只想说,想的太简单了。
这几年,火车票实名制、手机号实名制、汽车票实名制等等等,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仿佛就生活在了一个实名制的社会里。虽然有关部门在推进各类实名制的同时,也给出了相应的理由。可是我们看到的却是,即使实名制实行了这么久,过去的那些问题仍然依旧。
电话号实名了,电信诈骗可一点都没有少;火车票实名了,黄牛的生意照样红火,而过年或者假期想要回家团聚的你照样还是买不到火车票。相信这一次,也不会是特例。
其实,现在的大部分共享单车都已经是实名的了。以笔者最熟悉的膜拜单车和ofo为例,在安装app之后,想要用车第一步就是进行身份认证,要提交自己的姓名和身份证号。可是这样的做法却并没有什么用处,现在看到的种种共享单车乱象都是在实名制下发生的。
关于共享单车的乱停乱放的问题,一直都无法解决。膜拜单车虽然车身上有GPS系统,但是只能确定大致的位置,车辆是否处在禁止停放的位置难以判断,而连基本gps都不懈怠ofo单车更是无法判断了。即使有关部门发现车辆停放问题进行反馈。是否是上一个租车人造成也无法确定。
至于那些损害共享单车的人,也很难根据实名制登记信息进行追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