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优良品种是指能够比较充分利用自然、栽培环境中的有利条件,避免或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并能有效解决生产中的一些特殊问题,表现为高产、稳产、优质、低消耗、抗逆性强、适应性好,在生产上有其推广利用价值,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因而深受群众欢迎的品种。
优良品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的利用具有地域性和时间性。如水稻汕优63,仅在湖北种植面积最高年份曾达2千万亩,但现在却成了淘汰品种。也就是说,品种的优良性状只能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下才能表现出来,超过一定范围就不一定表现优良。当地的优良品种到外地不一定能够适应,外地的优良品种到本地也不一定能够增产;过去的优良品种现在不一定优良,现在的优良品种将来也会被逐步淘汰。因此,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优良品种”,只有不断培育出适合当时、当地种植的新品种,替换生产上那些相形见绌的老品种,通过品种的区域试验和审定,及时组织品种更新换代,才能使优良的品种脱颖而出,在农业生产上充分发挥作用。优良的品种应该至少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中的一个:①丰产性。即在一定的栽培管理条件下,能获得较高的产量,一般要比普通品种增产10%以上。②早熟性。由于西葫芦多是以早熟栽培为主,早熟性好的品种可以获得较高的前期产量,也就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③优质性。这里的“优质”包括外观品质、食用口感品质及营养品质等,如果一个品种在外观上表现为美观、整齐,或在食用口感品质上表现为风味突出,口感性好,或在营养品质上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那么,这个品种的销售价格就会高于普通品种,也就必然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④抗逆性。抗逆性是指某一品种对不良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主要包括抗旱性、抗寒性、耐热性、耐弱光性及耐盐碱性等。如果一个品种具有较好的抗逆性,那么,在某些不利的环境下,这个品种就会获得比普通品种高得多的产量即经济效益。
一、良种的地域性。良种是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形成的,在种植过程中也要求特定的生态环境。在引进良种种植时,一定要考虑两地的生态条件是否接近或相似,因为种植制度、肥力、土质的不同都会造成良种生产的差异。
二、良种的时效性。良种在生产利用上一般都具有时效性,所以应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当地栽培条件、栽培方式等进行利用。
三、良种的品种特性。良种区别于一般品种就是因为其具有十分典型的品种特性,如产量、品质、外形、株高、抗逆性、适应性等方面的优势,因此良种从一开始利用就应防止与一般品种混杂,以保持其优良的品种特性。
四、良种与良法配套。良种的种植必须与其栽培方法相配套,不同种植方法造成的结果可能存在很大确差异。良种的种植方式可以参照包装袋上的说明,或从良种生产商、经销处及有关农业部门获取。
五、良种的提纯复壮。在生产过程中,为防止良种退化,延长使用年限,可采取提纯复壮、去劣去杂等措施,以巩固其品种特性。
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创造的某种作物的一种栽培植物群体;它具有相对的遗传稳定性和生物学及经济学上的一致性;在一定的地区和一定的栽培条件下,在产量、品质和适应性等方面符合生产的需要。
品种的概念是相对的。任何一个品种不可能满足所有地区的气候条件和生产条件;同时,任何一个品种都有缺点和不足,因此:优良品种必须是:1、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温度、降水、光照等。2、适应当地生产条件:土质、地力、灌溉条件等。3、有配套的栽培技术支撑:播期、播量,肥水使用时间、数量,主要病虫害防治对象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