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母猪在养猪生产中的特殊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母猪客观上成为猪场疫病的“传染源”。因此,严格做好母猪的防疫管理,对于控制全场的疫病控制非常重要。隔离对于新引进的种猪必须在观察猪舍隔离,经过45天饲养,做完有关预防注射,并用本场母猪粪便饲喂,让其自然感染,确认健康、稳定后才能进入猪舍。建立生物安全制度包括自繁自养制度、饲料安全卫生制度、入场的消毒更衣制度、人员管理制度、饮水的卫生检查制度、装猪台清洁与消毒制度、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制度,粪污水处理管理制度等。坚持严格的卫生消毒工作母猪舍应坚持每周两次带猪消毒,尤其是对空怀母猪和临产母猪,消毒药应交替使用。空栏以后要彻底清洗、消毒、干燥。消毒剂一般选择高效、环保、广谱消毒药物。如碘-季胺的复合制剂,含氯、含碘消毒剂、复合醛等。消毒时采用喷雾、喷洒方式。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各猪场应根据本场情况订出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注意事项:卫生消毒管理欠佳的场,可对1、2胎母猪产前注射大肠杆菌基因苗、红痢菌苗、猪传染性胃肠炎苗或猪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疫苗。另外,也可选用猪肺疫、猪丹毒、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疫苗注射。规模化猪场以使用各疫病的单苗为宜。种猪场应做好免疫检测,即在猪群注射免疫后10~14天,抽样采血分离血清送检,检测抗体消长情况,并检疫某些传染病,制定当时免疫程序和疫病净化。种猪场血清学检测若无伪狂犬病、蓝耳病,尽量不用疫苗。尤其是蓝耳病,不要给妊娠母猪和育龄公猪使用。若是疫区污染不严重,选用基因缺失灭活苗为宜,注意尽量选用固定厂家基因缺失苗,防止多厂家基因缺失苗混用,以免病毒基因发生重组现象。在暴发猪瘟、伪狂犬病或细小病毒时,应尽早使用弱毒苗进行全群紧急接种。但在疫情稳定后或老疫区为了净化疫病则要用灭活苗。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牧业正逐步从传统的分散饲养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各种疫病发生机会相应增加,疫病流行已成为制约养猪业持续、高效发展的主要因素,对兽医防疫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经临床实践认为,防疫条件及操作规程对规模化猪场尤为重要,制定并严格执行防疫操作规程,对规模化猪场实行统一的防疫管理与标准化生产,才能保证规模化猪场生猪生产的健康发展。重视猪场消每消毒的目的是杀灭外界环境中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预防性消毒、临时性消毒和常规消毒等。,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机械性清扫和化学性消毒。机械性清扫能大大减少猪舍内的污物及病原微生物,提高化学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化学性消毒是规模猪场最常用的一种消毒方式,常用的消毒药物有烧碱、生石灰、过氧乙酸、百毒杀、含氯消毒药和新洁尔灭等。
近年来,养猪生产发展步伐加快,曲靖市的养猪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2007年底全市有规模养殖场185个,饲养量达150万头。然而,规模化猪场由于饲养头数多,密度大,周转快,疫病种类也在不断增多,并不断的复杂化。其中引起以种猪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产出无活力的弱仔、畸形仔、少仔和公、母猪的不育等为特征的繁殖障碍性疾病越来越多,并成为影响规模猪群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猪繁殖障碍性疾病除了造成种猪繁殖性能下降,同时还使治疗费用增加、饲料利用率下降、猪死亡率上升。因此,有效防制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已成为规模猪场一项重要任务。笔者通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将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调查监测及结果报道如下,并提出防治对策,供同行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