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林超贤导演之前的片子 《湄公河行动》更像是一次命题作文 用近2个小时的时间展现了湄公河大案的侦破 以惊险刺激的武戏为主 商场角力 老巢抓补 还有水上追击等等大篇幅大场景动作戏一气呵成 闹市丛林公路水面天空各种环境 追逐翻车枪战爆破格斗各种场景 想必花费极多人力物力 也不得不佩服导演的调度能力 我看的是女性专场 想来是有意看看女性观众对整体硬朗的画风和某些血腥镜头的观感 不过呢 我和男孩子也没有什么区别呀(除了想扑倒彭艾迪之外[微笑]
而文戏部分则空间有限得多 主角也只有很简单的背景人设 更不用说多如牛毛的配角…
一贯能在林导片子里找到的触动这次只有偶然闪现 对于金三角一代孩子的处理有几笔很精 一次是他们在玩对自己脑袋开枪赌枪里有没有子弹的游戏 一次是孩子枪击警员张涵予果断对孩子开枪但错开要害 一次是一个小孩带着炸药和枪支毁掉了整个政府会议楼 孩子可以在最日常的游戏做最残忍的事 也可以把最残忍的犯罪做得好像日常小事一样容易 当地社会冷血残暴的样貌以及毒品带给社会的可怕危害瞬间就清晰了
提问环节有观众说这部不像林导之前的片子 会去探讨所谓好人坏人的两面性 林导说近来的《激战》《破风》和这一次 他都是在拍能带来正能量的东西 的确 几乎没有导演能让暗黑如我这般甘之如饴的汲取正面积极的东西 大概因为其实他的正面里总是带着一种有意识的反正面 恰到好处~这次根正苗红的题材没有什么可反的 但是还是可以看到比如彭于晏的角色 终究在不能自已的仇恨中开枪杀死了反派了结了私怨 可是他并没有“变质” 他可以奉献出自己的生命 为了打击明知道总也不会消失的罪恶…
从成片效果反向推导,就不难理解《湄公河行动》在创作上的难度和挑战。电影里,郝部长评价高刚“那可是头出了名的倔驴”,郁局答“破这个案子就需要他这股子倔劲”。这话其实也是在说导演林超贤以及整个主创团队吧: 说是拍不出自己想要的效果,宁愿不拍,可最终3年策划,半年拍摄,巨大的毅力决心投入,送上诚意之作。郁局嘱咐高队“这次要守规矩”,偏偏导演就和高队一样,那么不守“规矩”,屡出奇招,尺度镜头大到前所未有。你吐槽人家有公安部做顾问,实际导演却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在审核与表达间艰难平衡,不厌其烦地解释自己表达的意义和初衷,幸而通过。办法总比问题多,谢谢林导的“倔劲”和“不守规矩”的执着。创作和拍摄过程更没有“岁月静好”,他和他的团队某种意义上也是替很多中国电影人“负重前行”。 除了本身热血正义的故事,《湄公河行动》具备一部优秀故事类型片的各种必要元素:快速的节奏推进,鲜活的人物塑造,拳拳到肉的搏斗,真枪实弹的爆炸,大场面调度,微小细节刻画,一言不合就飙车飙船飙飞机,枪战炸楼搞交易,燃点爆点嗨点笑点泪点齐飞,电影配乐妥妥的加分。以至于我第四遍刷的时候依旧神经紧张,生怕错过任何细节,还能经历“心流”(心理学名词,是指人们全身心投入某事的一种心理状态,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纵使如此,还是不经要问自己,为什么我们选择了《湄公河行动》?
在电影院看完《湄公河行动》时,有一瞬间的恍惚: 我真的是看完了一部国产电影吗?这尺度真的是过审的产物咩?这居然是一部主旋律电影?!
惊愕过后,必须承认,纵使前面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湄公河行动》的内核依旧是一部商业类型片。商业片,讲好故事永远是第一位的。真实案例改编,其本身的传奇已经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毫无疑问是把双刃剑。对于一个故事最大的剧透就是告诉你结局,“湄公河惨案”发生到审判,孺妇皆知,没准你高考还复习过政治要点。可就是这么一部结局早有定数的电影,却吸引着你我他,不断走进电影院,让票房站上11亿+。其在国庆档的异军突起,逆袭上扬,全面飘红,在我眼里拥有着“良币”吹响全面反攻集结号的意义,之前一直被“恶币”攻陷的中国电影市场太需要这样一部争气又提气的作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