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混凝土是针对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等而言的。素混凝土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水泥、砂(细骨料)、石子(粗骨料)、矿物参合料、外加剂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加一定比例的水拌制而成。普通混凝土干表观密度为1900~2500kg/m3,是由天然砂、石作骨料制成的。当构件的配筋率小于钢筋混凝土中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时,应视为素混凝土结构。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而抗拉强度却很低,故一般在以受压为主的结构构件中采用,如柱墩、基础墙等。当在混凝土中配以适量的钢筋,则为钢筋混凝土。钢筋和混凝土这种物理、力学性能很不相同的材料之所以能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主要靠两者之间存在粘结力,受荷后协调变形。
再者这两种材料温度线膨胀系数接近,此外钢筋至混凝土边缘之间的混凝土,作为钢筋的保护层,使钢筋不受锈蚀并提高构件的防火性能。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合理地利用了钢筋和混凝土两者性能特点,可形成强度较高,刚度较大的结构,其耐久性和防火性能好,可模性好,结构造型灵活,以及整体性、延性好,减少自身重量,适用于抗震结构等特点,因而在建筑结构及其他土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预应力混凝土是在混凝土结构构件承受荷载之前,利用张拉配在混凝土中的高强度预应力钢筋而使混凝土受到挤压,所产生的预压应力可以抵消外荷载所引起的大部分或全部拉应力,也就提高了结构构件的抗裂度。
混凝土结构主要系指由混凝土和钢筋两种基本材料组合而成的一种能共同作用的结构材料。自从1824年波特兰的水泥问世,1880年出现钢筋混凝土以来,混凝土结构早已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当中,如各类建筑工程、桥梁、构筑物、港口码头、水利工程、特种结构等各个领域。、现浇混凝土分结构性与非结构性,结构性混凝土是承担了结构的荷载作用,如柱、梁、楼板、部分混凝土墙等,只要结构计算时,作为受力结构计算的,都属于结构性混凝土。同样是现浇混凝土地面、非承重隔墙就不算结构混凝土。“像铺砌类的”你可能是指混凝土砌块,砌块有混凝土、粘土砖、加气块等,以砌体材料砌筑的墙体可以是承重结构,也可以是填充墙不承重的。即使用混凝土砌块砌筑的承重墙,也只是“混凝土砌块承重墙”,不称为“结构混凝土”。
混凝土结构 (concrete structure),以混凝土为主制作的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优点:和其他材料的结构相比,混凝土结构的优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整体性好,可灌筑成为一个整体;可模性好,可灌筑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结构;耐久性和耐火性好;工程造价和维护费用低。缺点:混凝土结构的缺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混凝土抗拉强度低,部分地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楼板。容易出现裂缝;结构自重比钢、木结构大;室外施工受气候和季节的限制;新旧混凝土不易连接,增加了补强修复的困难。此外,混凝土结构施工工序复杂,周期较大,且受季节和气候的影响较大。如遇损伤,则修复比较困难。混凝土的隔热、隔声性能也较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