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计方案和目标相违背,这个其实挺普遍,不是不够专业,而是没有完全、正确的理解需求,自然就会跑偏了;
2,不是当前优先级最高的,万恶的KPI使然,所以即使是能提升体验的设计方案,也会由于不是核心目标没有明显结果而落不了地;
3,决策者不理解偏主观,心理学有个词叫“确认偏误”,即我们常说的选择性忽略,忽略和已有观点矛盾的信息,另外一般人在面对自己完全没有接触过的事物的时候,也会寻求记忆中相似的事物来对比,因此自然会在不理解的情况下主观臆断了,而主观一般都源于自己心理的某种顾虑,这种情况就要先了解对方的顾虑是什么?然后再结合自己的方案有针对的解答,达成共识了自然就能听得进去,然后顺势把思路简单明了的介绍给对方。
最后这点需要自己对设计方案有全面、细致的思考,同时能冷静、清晰的表达出来,做到了自然就能落地实现。在产品设计中,我们有个共识,就是保证产品体验、用户能接受的前提是抄,毕竟经过市场验证,用户习惯也培养起来了,但是不是一味的抄,而是要取舍平衡,然后再创新,所以评价原则就是解决用户需求的方式是不是市场上成熟的方法,这方法是不是已经很好的解决了目标用户的需求,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的创新会不会反过来影响了用户,不会,那么会不会提升?如果大家都不确定,可以找人测试下,但记得要找完全没接触过的人,一般5-10个就可以了,最后就是放出市场做个小范围测试,以结果说话。最后一个问题:体验设计师比别人在用户体验上高在哪里?其实体验设计师和产品经理一样,都是一个低门槛的职业,任何人都可以入行,但是如果要成为一个称职的体验设计师,那么专业层面就需要在技术、视觉、行为、心理、产品和环境各方面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输出的可能只是简单的原型,但是背后的分析方法和思考过程才是关键,是基于对人的需求的洞察、分析能力,并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有限的条件下设计出符合各方目标的方案。
用户体验的最终目的是让用户能够用最简单的方式清晰的获取到他们想要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内容,按钮,文字,图片等等一切信息的载体。这是一切用户体验的应该围绕的基本原则,也是评判一个用户体验的标准。用户习惯的把握,按钮摆放位置之类这种,我觉得反而是比较初级的问题,简单讲就是随大流,大部分放哪里什么流程我们按照来就好了,节约用户学习的成本。就比如我看过很多app 交互动画做的天花乱坠,但是我压根找不到我想要的信息,这样的视觉体验再炫酷我觉得都是失败的。战略范围不同,其实导致的并不一定是框架的多大变化,更多的应该是信息层级上应该发生的变化。什么样的内容针对所设的定的战略范围更加重要?信息呈现的主次级别?我们更希望用户看到什么?用户看到信息之后我们希望引导他们怎么做?搞清楚这几个问题,合理的制定框架层级以及体验流程同样也可以依靠这几点去评判一个体验是否合理。
产品经理的作用就是要把一款产品设计的让绝大多数用户用着都爽,也就是用户体验要好。最起码你自己用着要爽吧。什么叫“爽”?
第一,产品界面是不是美观;
第二,产品操作是不是足够方便;比如,某个按钮是放在右上角点击起来顺手,还是放在左上角点击起来顺手。
第三,产品是否经过完善的测试,确保提供给用户的版本没有BUG。
第四,产品功能是不是够用。要知道,并不是功能最全的产品才是最完美的。
第五,与同类产品相比,该产品是不是具有明显优势。又或者,你在做完这款产品之后,应该能很轻易的指出来竞争对手的一款同类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给你带来的种种不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