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根据其不同的物理特征可分为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液态降水有毛毛雨、雨、雷阵雨、冻雨、阵雨等固态降水有雪、雹、霰等还有液态固态混合型降水如雨夹雪等。“降水量”是气象术语按气象观测规范规定气象站在有降水的情况下每隔六小时观测一次。在气象上用降水量来区分降水的强度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小雪、中雪、大雪和暴雪等。降水量是一定时间内,降落到水平面上,假定无渗漏,不流失,也不蒸发,累积起来的水的深度,是衡量一个地区降水多少的数据。其单位是毫米,符号是mm。常用年降水量来描述该地气候,是除气候类型之外的一个重要指标,并用等降水量线来划分各个干湿区域。中国的平均值与25mm接近。【降水量】precipitation [amount]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降水量以mm为单位气象观测中取一位小数降水量一般用雨量筒测定。所以降水量中可能包含少量的露、霜和松等。气象学中常有年、月、日、12小时、6小时甚至1小时的降水量。6小时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6小时降水量24小时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24小时降水量一个旬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旬降水量……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年降水量”。 液态降水量称为雨量有时两者也作为同义词。单位时间的降水量称为降水强度常用mm/h或mm/min为单位。单位时间的雨量称为雨强。把一个地方多年的年降水量平均起来就称为这个地方的“平均年雨量”。例如北京的平均年雨量是644.2毫米上海的平均年雨量是1123.7毫米。亚洲气候类型中,降水量最多的是(热带雨林)气候,降水量集中在冬季的是(地中海)气候。
要说年降水量最多的当然是热带雨林气候了,要说季节降水量最多的是热带季风气候。亚州中部地区,首先是由于远离海洋,受海洋的影响小,湿润气流难于到达西北地区,降水少;其次,处于西风带上,常年吹从陆地来的风,干燥,降水少。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的地区,包括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的马来半岛南部、马来群岛的大部,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平原等地区.由于常年在赤道低压控制下,年均温26℃左右,年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各月降水量比较均匀,是年降水量最多的气候类型。
降水根据其不同的物理特征可分为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液态降水有毛毛雨、雨、雷阵降水量预报图雨、冻雨、阵雨等固态降水有雪、雹、霰等还有液态固态混合型降水如雨夹雪等。降水量就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和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没有经过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它的单位是毫米。在气象上用降水量来区分降水的强度。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 特大暴雨小雪、中雪、大雪和暴雪等。由划分标准可知只要是在12或24小时之内请注意降水量指的是12或24小时之内是一个区间而不是平均值。降水量达到了标准就行不一定是持续降水所以不用平均到12或24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