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德纳是趣题大师。让我们看看他的题:5个水手带着1只猴子来到一座荒岛,见岛上有大量椰子,他们便把这些椰子平均分成5堆。夜籁人静,一个水手偷偷起来拿走了一堆椰子,把剩下的椰子又平均分成5堆,结果多出一只椰子丢给猴子吃掉了,过了一会儿,另一个水手也偷偷起来,拿走了一堆椰子后,再把剩下的椰子平均分成5堆,结果还是多了一只,丢给猴子吃了。就这样一个多事的夜晚,5个水手都偷偷藏起一堆,重分了椰子,每次都多出一只椰子让猴子占了便宜。第二天一早,岛上依然平均堆放着5堆椰子。试问:原先的椰子最少要有多少只——这就是马丁·加德纳提出的“水手分椰子”名题。解法很多,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加德纳语言诙谐,文笔生动,懂得读者心理。他的文章能满足社会各阶层的需要,尤其能紧紧抓住青少年读者。他经常发表这样一些闻名世界的数学趣题,这类问题与传统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题截然不同,趣味性极强,雅俗共赏,看一眼就能把你“抓”住不放,又不需要很多预备知识,使你情不自禁地跃跃欲试。出题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可谓“炉火纯青”了。
此类问题大致有着多种求解途径。例如涉及运筹学的“小鱼吃大鱼”问题,涉及几何与运动轨迹的“四只臭虫”问题等。这些题目一经披露,往往会引起连锁反应,各地读者来信犹如雪片飞来,使《科学美国人》印数剧增,编辑部工作人员又惊又喜。有些素昧平生者因为同解一道题而顿成莫逆之交,在数学家和业余爱好者之间架起了一座金桥。马丁·加德纳的出身是位哲学家,所以他的一些科普文章较少使用华丽的辞藻,却蕴涵着很深的哲理。他令人信服地证明:数学家既可以是诗人,也可以是画家。
加德纳自幼热爱音乐特别是钢琴艺术,高中后的生活几乎都是在哈佛大学度过的。在首部著作《艺术和人的发展》中,加德纳指出当时的一种理论--发展模式,只适用于"最终导向科学思维的思维过程,其终极状态可以非常逻辑地表达出来"。在这种批判的基础上,他考察了创造性活动中认知过程的发展,开始着重探索伟大的艺术家的思维过程,并相继出版《艺术、智能与大脑:对创造力的认识途径》等著作。在许多现代的亲子书籍中,您一定会发现:"给自己足够的弹性,给孩子足够的信心",是很重要的教养态度。而多元智能的重要性就在于:它给了每个人不同的发挥与成功机会。一旦我们有多元智能的观念,便可以学会用较为宽广的角度来看待孩子的一举一动,来发觉孩子的不同潜能。如此一来,也就不会落人过去传统"只求考试成绩好"的桎梏中,而忽略孩子的其他能力;甚至也不会因此给自己和孩子过多的压力和期待。因为懂得适才适性,不仅让孩子能尽情探索和发挥,也是让自己成为快活轻松的父母。
多元智能理论自1983年由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以来,迄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已经逐渐引起世界广泛关注,并成为90年代以来许多西方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不仅加德纳本人的有关著作被译成20多种语言,其他专门研究多元智能理论的著作和论文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有关心理和教育的研究成果中也占到了非常可观的比重。多元智能理论在美国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并且已经成为当前美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分析我国的教育问题,对于促进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树立新的学生观、教学观和评价观,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应该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和方法。我们看待学生时应该时刻清醒地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多种不同智能不同程度的组合,问题不再是一个学生有多聪明,而是一个学生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