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可能一直都没有变,只是随着我们自己年纪和经历的增长,我们对过年这件事的态度和看法发生了变化,小的时候,我们都会把过年当做一件大事来看待,因为过年的时候我们能吃到很多好吃的,可以和亲戚家的兄弟姐妹重聚,可以和同学聚会,可以吃喝玩乐,可以放鞭炮,看烟花,就算没有这些活动,每当过年我们内心也是很开心的,也可能不仅仅是这些具体的事情让我们喜欢过年,而是因为每次的惊喜,后来,我们长大了,每次过年的时候我们要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思考问题了,要操心准备什么年货,哪天去拜年,哪天家里来客,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面对亲戚朋友们发生的变化和对你的疑问,不管你如何应对,最终需要思考的问题都是下一年你应该怎样去发展,所以,尽管过年的形式没发生什么变化,春联照样贴,鞭炮照样放,饺子照样吃,但我们的心境已经发生了改变,这都是正常而必然的事情,有人说年是为了孩子过的,有人说过年是为了团聚,有人过年不回老家,也有人过年离开了老家,这些形式的差异都源于每个人的生活和心理差异,所以过年各家不同,不是年味在变,而是我们自己在变;不管怎样变化,不变的是,每个人心里都始终有一个年。
过年,我个人觉得除了这两个字还有点年味,其他的都查不多了,特别是住在城市里的人们,除了街道挂上灯笼,商家疯狂的搞活动,就连团聚的年夜饭都是饭店吃的,还谈什么年味,但是演变成了聚餐,吃完了饭各回各家,饭桌上也是手机不离手,早已经没有小时候在一起玩的感觉了,反倒是羡慕那些只有过年才可以团聚的人,虽然都是因为很多的原因,而不得已的在外面奔波,一年才可以回家一次,但是至少那种期盼是我很羡慕的,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在等着过年时你可以回家团聚,地方不要太大,只要有等我回家的人就好,饭菜不要太好,只要有家的味道就好。
准备各种食材,用于过年期间招待客人,还有各种花生,瓜子,零食,水果,人们都说年味淡了,其实过年的时候去街上吆喝声此起彼伏,人与人摩肩接踵,很热闹,觉得年味淡了是我们长大了,曾经的过年活动再也没有了,年对于我们来说,不是不可以不写作业,不是可以肆意去玩闹,我们要顾虑的多了,责任多了,自然而然就失去了曾经过年的心态。
年味淡了,我觉得一就在味觉的缺失,以前过年闻得最多的便是炮竹声声不息轻烟,现在不给放了,环保是环保,不过也少了一份记忆的味道,二是参与感,现在过年成年人忙着打牌喝酒,玩伴儿都已经长大,很难再去玩到一起,在一个就是消费经济的压力,欲望过于膨胀精神和金钱却跟不上节奏,导致也没心情过年。
我老家是北方农村的,从小一到过年吃的一定准备猪肉,还要炸丸子、炸油条、包饺子等。玩的呢要准备鞭炮、灯笼、春联等。最重要的长辈要给晚辈准备压岁钱,到现在我们老家过年的气氛一直很浓,因为年轻人平时都在外打工,只有到了年底才回来团聚,所以整个村子最热闹的时候就是过年了。
小时候我是借读生,放寒假回老家过年是我最兴奋的事,和庄上小伙伴一起放鞭炮,踢皮球,还买一些烤鸡去田里升上过烤着吃,年底去叔叔阿姨家去拜年,就会有红包,什么烦恼事都没有,那时候感觉很快乐,现在都是上网通宵,打麻将没有一点年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