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里有一个已经年迈的老人,岁月压垮了她的肩膀,但是她在岁月里写下了一个母亲的印记。这就是我的母亲。父母不需要金钱想要的是亲情,我记得她的耳朵已经不是特别灵敏,有时候我就白天把电视的音量调大,她站起来对着我说,电视的声音调大了很耗电,让我节省一点。这就是母亲,我们的生活算是中产,但是母亲依旧节省把钱都攒起来,父母不需要我们的钱,只想为我们以后考虑。母亲还是一个固执的人,当我第一次给他介绍智能手机的时候。开始有一个新的天地,在晚上的时候,他问我电池怎么扣下来充电。我教他用充电器的时候,母亲反驳说这个没有扣下电池冲的快,还不伤手机。在解释过几次后。我给了母亲手机说明书,她吃惊的看完后,说“我这是在考验你!”之后慢慢的母亲成为了老人里第一个用智能手机的人,我每天都会收到母亲分享的鸡汤文章…也许就是这样,当母亲的朋友一个个老去,逝去…她想要的是一个可以说话的朋友,每一次鸡汤,每一次唠叨。有时候是母亲想要和我们表达他的情绪。不需要金钱,关心就够了!
我们总抱怨自己的父母成群结队地跳广场舞;抱怨他们被忽悠买一些未知品牌的保健品药物;抱怨他们分辨不清诈骗电话和短信的伎俩,抱怨他们花很久时间都没学会视频语音…其实,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的抱怨正透露着我们根本不懂他们。如何解决问题?住、娱、医、食、行,5个方面,缺一不可。买菜做饭、接送孙子不再是你们唯一的情感交流。把这些时间省下来,带他们去清新的湿地公园散步,在滇池边看美景,也可以泡个温泉,一家人好好聊聊天;建立属于他们的健康档案,给他们提供一个适老化的居住空间,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和日常安全。那就不要让父母感到孤独,鼓励他们做自己想做的。打牌、跳舞,和老伙伴组团去旅游,或者加入一个丰富活力的长者社群,重拾他们在艺术、运动、手工方面的爱好,在你没时间陪伴他们的时候,他们还能继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拥有专属于老年人的社交快乐。
很多爸爸妈妈一打电话给儿女问的最多的就是你工作怎样,吃饭了没有。要是工作不顺心,他们就开导你,甚至让你辞职回家,要是身体有个不舒服,他们就督促你要赶紧看医生吃药,甚至直接不远千里来到你的身边照顾你。而这些都体现了父母他们很爱你很关心你,他们经常都会担惊受怕你过的好不好,所以我觉得父母们需要的是你的生活和工作的状况,有时候多和他们聊聊天,告诉你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趣事,让他们放心。还有那些常年在外工作,很久才回一趟家的人,父母更需要的是见到你,需要你的陪伴。而我们应该少做点的就是回到家了就不要经常出去跟朋友玩,把时间多留点给父母。
有时候,我们真的是个孩子,一无所知,尤其在对待老人这个问题上,孝顺并不体现在嘴上,而实际体现在行动上。人在每个年龄阶段的思想是不一样的,所以才有这句话,子欲养而亲不在,树欲静而风不止。为此,我们在不断学习的同时,千万不要为了自己的心懒而忽略了父母,父母打电话有事之类的赶紧回去,要知道,要是一般的事父母是不会让孩子知道的,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别让父母生气,万事尽量顺着父母,生活上不用说,关键是心理上,无论有事还是没事常回家看看吧。
父母慢慢变老时,这期间与其同时代的人也渐渐都离去了,找不到有相同话题的人了!所以人便会越来越孤单,这时父母们精神上特需要安慰,所以作为孩子的我们无论你离他们多远,常回家看看,哪怕只是回家吃顿饭,也不要冷落了生养你的父母!古人就说“父母在,不远游!”而一旦父母永远离开我们时,你也就是孤单的人了,或许只有等到这时你才能体会到父母当时的心境吧!归根结底还是古先人的一句话概括“子欲孝而亲不在”!所以从现在做起!
我们不会懂,只有做了父母,慢慢老去时才会懂。中国父母是悲情的父母,把一生的心血都扑在孩子身上,一代一代都是这样过来的。试想,我们把从父母那里获取的爱,都回馈给父母了吗?这种单方面的代际传承,让老人永远孤独…





